2月23日,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称,接近支付宝的人士透露,支付宝去年陆陆续续从抖音、小红书挖了很多员工,主要集中在运营岗和广告岗,为内容布局做储备。

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是,支付宝放不下社交。该人士称,“现在内部不再介意提(社交)这两个字了。”该人士强调,支付宝对社交不再敏感,反而大力出击,支付宝有很多可以做的,但过去紧迫感不强,觉得吃支付的老本就行,但现在支付的话语权也受流量平台威胁。

这并非杞人忧天,一个无法忽略的对手就是抖音,蚂蚁集团内部人士认为抖音迟早有一天会“携流量以令支付”。抖音的产品属性早已不再局限于短视频,已经拓展到电商、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并且从2018年字节跳动开始涉足金融服务开始,“抖音支付”便是基础,2021年抖音支付正式上线,在抖音内购物结算时,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用户还可以选择抖音支付。为了推动抖音支付的使用率,内部还有一定的“小福利”,比如赠送运费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的日活用户达到了8亿,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277%,抖音电商搜索GMV同比增长159%。这种增长无疑是耀眼的,也难怪支付宝会产生危机感。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支付宝与财付通(微信支付)几乎占据了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近九成的市场,而一个颇为明显的趋势是,支付宝市场份额减少的同时,财付通不断在增加。财付通背后有微信活跃的社交场景做支撑,支付宝虽然依托电商业务集成了以理财、生活服务等功能,但更偏向于工具属性,使用频次更低。

一组数据对比看起来更直观,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在日活跃用户大于5000万的APP中,支付宝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仅为7.8分钟,几乎是垫底,最高的是王者荣耀,有153分钟;哔哩哔哩为106.6分钟,抖音极速版为102.7分钟,今日头条为77分钟,连百度地图的使用时长都远高于支付宝。

各方压力之下,支付宝的社交势在必行。只是面对支付宝重返社交战场,社交媒体上一片倒的不看好,网友评论认为,支付工具就别什么东西都塞进去,好好做一个支付工具就行了,实在要做社交,不如独立一个应用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称,在支付宝聊天,不如在淘宝上完善下社交,支付宝现在除了付钱和地铁真的就很少打开了!甚至有网友形象比喻道:支付宝做社交就像川菜馆里卖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个产品都有自己无法跨越的天然边界,支付天然和社交就没有什么基因连接。微信更多的是零钱概念,支付宝则是理财,更多的是“财产”概念,相比社交,用户更关心安全。

事实上,支付宝在2016年推出“圈子”试水社交时,就遭到了大量质疑。彼时,由于平台监管不严,“圈子”出现众多大尺度的美女照片,被外界指责疑似“涉黄”,支付宝不得不终止其社交之路。此次重返社交战场,据Tech星球报道,支付宝已在小范围内测试“兴趣社区”服务,定位是发现有趣找到玩伴,用户可以在社区内结识同频兴趣玩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趣社区内,还设有“附近的热门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比如爬山活动,会显示时间、地点、项目详情,以及活动费用,用户在寻找到搭子后,即可参与报名。系统还会推荐感兴趣的小组以及兴趣帖子,让用户能够找到合适的搭子和小组。

总的来说,支付宝的兴趣社区是一项以兴趣为基础的社交功能,同时加入时下火热的搭子社交属性。由于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暂时还无法获取更多小组内容、用户参与度等信息,未来是否会加大对兴趣小组的运营力度,将成为兴趣社区氛围能否培育起来的关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笔者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支付宝兴趣社区”,得到的结果却是“如何关闭支付宝兴趣社区”等吐槽帖。

或许支付宝做社交真的需要谨慎再谨慎,为了用户的停留时长,简单粗暴的加入和产品属性不搭的玩法,长久下去势必会压榨产品的生命力和用户好感度,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就得不偿失了。对于支付宝来说,如何借助自己的产品优势,自发性导流,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