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深圳出台了全国首个市级层面支持社会金融的政策——《关于推动深圳社会金融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社会金融”含义,更好地推动意见政策落地,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中心推出“社会金融专家谈”系列报道。

出台《意见》是基于怎样的社会背景或行业发展要求?有哪些政策亮点?社会各界应如何参与社会金融?对此,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秘书长曾亚琳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曾亚琳

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秘书长

中央财经大学公益金融导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

Q:您认为深圳出台《关于推动深圳社会金融发展的意见》是基于怎样的社会背景或行业发展要求?

A:社会金融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或公益捐赠,更是一种具有效益潜力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金融,人们不仅可以实现社会价值的提升,还能获得经济上的回报。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金融的核心。以前在大厂,常常被人们提及的话题是平均年薪和年度财报。而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他们如何利用技术及专业能力解决更多社会问题。这些科技头部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渐渐产生了转变,从受人尊敬的科技公司转变为追求科技向善的社会企业。这些企业不再仅仅是一家公司,而是承载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Q:从您的角度来看,《意见》中有哪些政策亮点?

A:我认为社会金融的推出首先是一个战略规划,这是向全国金融业发出的战略呼声。各个金融机构的立场究竟是以利润为导向,还是着重偏向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至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远超于条款内容本身。

这次社会金融政策意见非常出色的一点在于,其关注到社会金融人才的培养。关于社会金融人才的培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应该培养具备哪些特质的人才。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两类人才。第一类是在金融业内拥有资源决策能力的人,这些人不仅掌握着主动权,还能够清晰地阐述社会金融的“道”与“术”。虽然“道”大家普遍理解,但“术”则体现在他们能让金融机构看到,我们实际上用金融或科技手段解决了社会问题。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也不是没有人尝试,更不是没有未来的市场潜力。我们需要搜集全国的案例,然后展示给金融机构的领军人物、决策者和影响舆论的关键人员,让他们看到行动的价值。

第二类人才是一线营销人员,他们直接与财富企业和财富人群接触。尽管他们过去可能受到KPI的压力,但他们与市场紧密相连,深知泡沫式利润增长背后的隐患。对于直接面向融资者和财富端的人群,他们在推荐金融产品时必须明确区分。有些产品可能是传统金融逐利或过时产业经济的产物,而有些则是面向未来,对社会和环境都有更大益处的产品。

如果你是销售者,面对客户时,你会更倾向于向客户推销利润高、提成高的产品,还是更愿意推销那些对社会和未来生活更有益的产品?这实际上是对人心价值的判断,也是决定我们和下一代能否继续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关键因素。

Q:您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如何参与社会金融?

A:何杰局长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可持续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进一步追问,是否也同样意味着我们应当努力让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他强调了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性。他认为,金融机构应当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平台和人才资源,为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投票。这也是这次政策出台的核心意义。

谈到社会金融,既然它属于金融领域,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投资。投资不仅关乎财富的判断,更涉及到价值观的取舍。这背后意味着我们需要洞察社会经济趋势的发展方向,并据此做出决策。在思考未来的投资方向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产业和新能源等行业领域或许是值得关注的。

然而,还有许多与我们幸福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心理健康、养老金融等。我们期待晚年能够得到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服务。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各类人群甚至不同物种提供可持续生活空间的领域,也都是值得关注和投资的好方向。

当我们投向这些与我们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的领域时,我们必须审视企业主体是否有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国际上也经常提及责任投资或影响力投资。当我们投资一个企业,例如传统的矿业,尽管其利润率非常可观,但相应的,矿工的人身安全事故率也很高。这种以牺牲部分生命力为代价的商业模式应该有所改变。因此,我们应推动投资目标向可持续发展或ESG方向转型。社会金融应投向幸福产业,以及那些更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这也是为何现在基金、券商在筛选上市公司股票时,其模型开始发生细微改变的原因。

在欧洲和美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社会金融的模式,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产,例如各大高校的公益基金会、养老金以及各大家族和企业基金会的投资基金。这也是各大金融机构在国内可以布局社会金融的方向。因为中国的创富一代已经步入老年,正处于资产传承的阶段,他们已经将部分甚至大全部的资产规模投入到社会金融领域。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我们不能以追求高暴利作为发展目标,应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为目标。

深圳在社会金融方面迈出了全国政策中勇敢且有魄力的第一步。对于谁能跟上这一步伐,我们拭目以待。不仅要看监管机构,更要看各大金融机构是否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为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友好关系和崛起做出贡献。

新时代高质量社会责任综合服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