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纪稍微大点的读者,应该都记得“南街村”这个名字。

当年的南街村是和华西村齐名的“中国第一村”,靠着独特的集体经济形式,南街村成为国内首个产值突破10亿大关的村子。

而南街村的村民们,也享受着从教育到医疗的“全包式”福利,一度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乌托邦。

但是在大家期待南街村创造更多辉煌时,南街村却从巅峰逐步跌落,像是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后逐渐黯淡。

为啥昔日让人艳羡的南街村会逐渐陨落,南街村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亿村是如何建成的?

上世纪90年代,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人口仅三四千人的南街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14亿的产值,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关注。

俗话说,“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南街村的火车头就是南街村的党委书记、南街村集团董事长:王宏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宏斌的主要战略,则是坚持集体经济。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显得一枝独秀,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民营经济说白了就是个体自己干,和此前集体经济的“大锅饭”模式完全是两回事儿。

但是对于南街村而言,村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太困难了。

所以在王宏斌的带领下,南街村的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面粉厂、砖厂、方便面厂纷纷成立。

其中南街村推出的“老北京”方便面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它以5毛钱一袋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当年方便面的销冠,为南街村赚取到第一桶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钱之后的南街村,不仅自己干的热火朝天,还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的人才和投资,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尝到甜头的村民干劲十足,南街村又通过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改革,让集团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最终创造了14亿的产值。

是乌托邦,还是大锅饭?

有钱之后的南街村,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分配。

分配问题非常考验领导的智慧,很多集体企业初期轰轰烈烈,后期却一地鸡毛,主要就是败在了分配问题上,南街村是怎么做的?

在王宏斌的带领下,南街村建起村属的公寓大楼,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在九十年代就让村民们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并且南街村村民的衣食住行,都由集体负责。村集体每月集中采购食品衣物发放给村民。

村里还自办学校,为村民里的小孩提供免费教育,书本学杂费等一概全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对于村里的老人,南街村也提供了各种照顾,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各类娱乐设施,让老人颐养天年。

南街村的这种高福利模式,不仅让人羡慕,更是吸引了全国游客去南街村打卡,大家都想看看这个传说中的“现代乌托邦”。

但是集体经济和高福利,往往会伴随着“大锅饭”的问题,南街村又是如何解决的?

这主要还是通过各种制度创新,比如村民的星级制度。

南街村村民每个人有10颗星,村里会根据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加减星。

一旦有村民少于6颗星,那么相应的福利就会削减,并且还要搬离村里提供的集体公寓楼。

这让村民意识到,集体经济并不是可以偷懒的大锅饭,想要幸福生活必须努力劳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南街村创业的灵魂人物,王宏斌的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而在南街村衰落的过程中,他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依靠老北京方便面创下巨大收入后,王宏斌开始摸索南街村的转型,最终把眼光落在了高科技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搞高科技企业也没什么错,但是错就错在王宏斌并没有找专家学者去研究产业路线,而是信任了一个自称精通八国语言的“大忽悠”。

这个大忽悠名叫梁星人,自称发明了永动机,稍有一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发明出来的。

但是王宏斌却对此深信不疑,投入了2000万给梁星人做研发,最终结果当然是2000万都打了水漂。

永动机研发失败后,王宏斌带领南街村又尝试了做太空种子、“丰植露”等项目,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高科技的路子走不通,王宏斌又把目光投向了传统产业,南街村上马了占地300亩地的啤酒厂,但还是亏得一塌糊涂,为此背上了2亿多的债务。

投资方面失误不断,而村民的高额福利却不能削减,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南街村一面要承担投资损失,一面还要负担沉重的福利开支,再大的钱袋子也扛不住两头出钱。

因此,南街村的衰败几乎成为定局,昔日的十亿村从巅峰迅速滑落,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南街村还有可能重塑辉煌吗?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毕竟这么多年的生产经营,南街村有资本也有经验,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而如何利用好资本和经验,则是南街村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