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一、乱世出生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是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

魏徵先祖魏氏世代居河北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魏徵族伯魏子建在北魏时官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葬礼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魏子建之子魏收是著名的史学家,编撰《魏书》,在北齐时加开府,兼右仆射,死后追封司空、尚书左仆射。

魏氏五世祖魏珉(汉兖州刺史魏衡曾孙)“始居馆陶”,魏徵祖籍今河北馆陶县。534年北魏分裂,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将都城由洛阳迁到邺城(今河北临漳)。550年北齐时期,魏长贤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先为平阳王高淹召为法曹参军,后转著作佐郎,更撰《晋书》,编撰国史,迁移到邺城居住。北齐河清年间(562-564)魏长贤因直谏朝政,几次提出整治北齐腐败的方案,被贬为上党郡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县令,魏长贤愤然辞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南迁至安阳城,于邺城旧址置灵芝县,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同年,魏徵出生,为避兵灾,魏长贤举家迁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此即“徙家相州内黄”之说。又迁居滑县城,滑县旧志载:“唐魏徵自隋末迁居滑县城,城内有故宅,即今之东尼寺,一名净尼寺,废址在城内东北隅。”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魏长贤去世。

魏徵少年丧父,家业衰落,家境遭变,但他胸怀大志,喜好读书,多所涉览,潜心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精通治国理论方法,为他后来从政、治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隋仁寿四年(604年),魏徵25岁,隋王朝政局开始发生激烈变化。当年七月,隋炀帝杨广弑父登基后,奢侈腐化,大兴徭役,穷兵黩武倒行逆施,导致“耕稼失时,田畴多荒”。隋大业三年(607年)4月,隋炀帝下诏,“巡省赵、魏”,征民夫百余万,开山架桥,修筑御道,民夫死亡过半。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下令开挖永济渠,男女民夫二百余万,由于劳累过度,死亡人数竟达十分之五、六。

隋大业五年(609年),魏徵扮成道士,开始云游四方,体察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