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一个平静的早晨,大英博物馆的一间展览厅内,人们静静地围绕着一组珍贵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关于一个远东奇迹的悬念的开始。它们是圆明园被毁前的最后影像,照片中的景致如同仙境一般,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厅内,照片前的人群缓缓流动,他们的目光在每一张照片上停留,仿佛在寻找着某个未解之谜。圆明园,这个一度被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地方,如今只能在这些黑白影像中寻觅其往日的辉煌。

这些照片最初是由一位英国记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拍摄的。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相机捕捉到的将成为历史上最后一次完整的圆明园景观。照片中的圆明园,每一座宫殿、每一条长廊、每一个园林都散发着一种说不清的魅力,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即将消逝的世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圆明园:东方的凡尔赛宫

圆明园,这个被王致诚称为“中国的凡尔赛宫”的地方,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其建筑风格和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圆明园是中国皇室的荣耀之地,其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为后世留下了无价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它广泛吸收了全国各地的园林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园内的湖泊、山丘、宫殿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仿佛将整个大自然巧妙地移入了皇家园林之中。春天来临时,园内的花开成海,红的、白的、紫的交织在一起,宛如锦绣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的仁寿殿。殿前的广场铺设着彩色石板,图案繁复而精美。殿内的梁柱上雕刻着龙凤和吉祥图腾,彰显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力。殿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犹如皇权的象征。

圆明园内还有一个名为“远瀛观”的建筑,它位于园中的一座小岛上,通过一座曲桥与外界相连。远瀛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显得既神秘又典雅。岛上种满了奇花异草,四季常青,成为了圆明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园内的另一处名胜是“坤宁宫”。这座宫殿以其精致的雕刻和巧妙的布局著称。宫内的陈设华丽而精致,墙上挂着精美的丝绸挂画,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宫殿的后花园种植着各种珍稀植物,每当春夏之交,花园成为了一片芬芳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园不仅是皇家休闲的场所,也是举办盛大庆典的地方。每当有重大节日或皇家庆典时,圆明园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狮、京剧、杂技和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在园内的各个角落上演,吸引了众多宫廷内外的人们前来观赏。

圆明园的一大特色是其园林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的假山采用真山的造型,与周围的湖泊和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山水间的和谐之美,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

园中的长廊更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观。这座长廊蜿蜒曲折,沿着湖岸延伸,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游客在长廊中漫步,可以欣赏到园中的山水美景,感受到四季变换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里,圆明园的湖面上常常会有荷花盛开,清香四溢。湖中有一座名为“戏水凤凰”的船型建筑,它造型独特,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皇室成员偶尔会在此举行水上宴会,欣赏湖光山色,享受夏日的凉爽。

圆明园不仅是皇室的休闲场所,也是外国使节和贵宾的接待地。许多外国使节来到这里,都会对园内的美景赞不绝口。他们在园中漫步,欣赏着园林中的每一处细节,对中国的园林艺术和建筑风格深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王致诚:西方眼中的圆明园

王致诚,一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他的身份在东方大地上有着不同寻常的转变。在中国,他不仅致力于传播宗教信仰,还因其深厚的艺术修养,成为了清朝宫廷的画师。他的双重身份使他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圆明园内,王致诚常常被园中的美景所吸引。他提起画笔,细致地描绘出圆明园的每一处景致。他的画作中,远瀛观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神秘,坤宁宫的雕刻在细腻的笔触下栩栩如生,仁寿殿的壮丽在画布上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致诚的画作不仅被清朝皇室所赏识,也被他带回法国,展示给了欧洲的君主和民众。他在画作旁详细地注释着圆明园的每一个细节,用他那流利的法语和丰富的辞藻,向西方的朋友们讲述着东方皇家园林的魅力。

他描述圆明园的长廊如何蜿蜒在湖畔,湖面上盛开的荷花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他还描绘了戏水凤凰船上皇室成员的欢乐场景,以及园中假山、桥梁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这些描述使得圆明园在欧洲人的心中充满了神秘和遥远的东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园林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画,”王致诚在一次画展上对观众说道,“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邃的东方哲学和艺术的精华。”

“您的画作让我们仿佛亲临其境,”一位法国贵族赞叹道,“圆明园必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确实如此,”王致诚回应道,“它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瑰宝。”

正是通过王致诚的画作和描述,圆明园的名声迅速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从法国到英国,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们对这个遥远东方的皇家园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圆明园在他们心中,成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致诚的画作中,不仅有圆明园的建筑和自然景观,还有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在他的笔下,中国的山水、建筑、花鸟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使得西方世界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西方的“中国热”与圆明园

王致诚的描述和他的画作在西方社会引发了一股“中国热”。他的画作中,圆明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动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使得远在欧洲的人们对这个遥远东方的皇家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仰。画展上,王致诚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人们在画前驻足,仔细欣赏着那遥远东方园林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一位英国记者在圆明园的最后辉煌时刻来到了这里。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圆明园的每一个角落,从宏伟的建筑到精致的园林,从静谧的湖面到繁花似锦的花园。这些珍贵的黑白照片,成为了圆明园在被摧毁前的最后见证。

这些照片后来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当它们在展览中展出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人们在照片前驻足,被那些静静讲述着历史的影像深深吸引。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照片中的圆明园依旧显得生动而壮丽,仿佛邀请观众跨越时空,感受那消逝的辉煌。

“看这里,这是圆明园的长廊,”一位导游在解说时指着一张照片说道,“您可以看到它的建筑风格是如此的独特和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照片真是令人惊叹,”一位观众回应道,“它们让我们能够想象那个时代的圆明园是多么的壮丽。”

“是的,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历史瑰宝,”导游继续说道,“遗憾的是,这些照片是圆明园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

在那个年代,摄影技术还非常原始,这些照片只能以黑白呈现,无法完全复原圆明园的色彩和生机。但即便如此,这些照片依然弥足珍贵,它们不仅记录了圆明园的最后时刻,也成为了后世了解这一伟大园林的重要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里,人们在每一张照片前驻足良久。照片中的圆明园虽然静默无声,但却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过往的故事。这些影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也让他们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四、圆明园的毁灭与永恒的遗憾

遗憾的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破坏,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变成了废墟。在那个悲伤的时刻,圆明园的所有美丽和辉煌似乎都化为了灰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英国记者拍摄的那些黑白照片,成为了人们记忆中圆明园最后的肖像,成为了后人心中无尽的遗憾和怀念。

圆明园虽然已经不存在,但通过这些照片,它的故事和美丽得以在世界各地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影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标志,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美好。尽管只有黑白色调,但这些照片依然传递出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魅力,成为了对历史的永久纪念。

胡楠,王培严.《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植物造景[J].园林,2023,40(11):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