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堂不认父,必须得认个输赢。”

为了一套北京二环的房子,杜家姐弟直接将老五杜新民告上了法庭,要求兄弟姐妹平分父母留下的500多万房产。

然而,杜新民却坚持不肯,他认为父母一直是自己赡养的,他们也留下了遗嘱把房子给自己,没有理由和其他人平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起家庭纠纷到底怎么解决呢?

一、“房子是我一个人的”

杜家有六个子女,杜新民排行老五,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哥哥,下面有弟弟杜安民,几十年过去了,兄弟姐妹们很少产生矛盾。

然而,人老了,就连最小的杜安民都62岁了,却突然因为家里的老宅子直接闹上了法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新民居住多年的宅子是他们的父母留下的,紧邻北京西二环,距离繁华地带金融街不足2公里。

这所宅子仅仅只有51平米,不大,而且破旧,但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平米便可以在市场上卖出至少10万元,总价值高达500多万元。

这可让其他五个兄弟姐妹眼馋坏了!

几十年前,杜家父母还在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就挤在这所小房子里,也没有谁觉得它能值什么钱,于是杜家子女长大后便也陆续离开了,在外面购置或被分配到了新房。

只有杜新民始终不愿离开父母,便一直留在这所老宅子里侍奉左右,这一开始便是五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杜新民的精心照料下,父亲活到了89岁,母亲活到了92岁,二老去世后,他也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

谁知这时“不安好心”的兄弟姐妹们却找上门了。

2009年4月的一天,父母去世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三个兄弟和大嫂便一同闯进了老宅子,异口同声地要求杜新民交出房本,平分房产。

杜新民哪里肯呢?

“赡养爸妈的时候你们不在,现在爸妈尸骨未寒,你们就来抢房产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他气愤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杜新民看来,这所老宅子理应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财产,原因有三:

第一,自其他兄弟姐妹成年后离家,他们便很少回来看望父母,所有的赡养义务都是他一个人尽到的;

第二,父母去世前曾留下遗嘱,明确表示老宅子是留给他一个人的;

第三,兄弟五中只有他有儿子,他的儿子是二老唯一的孙子,深受他们的重视。

总而言之,争房产在他看来就是无理取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幺弟杜安民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二、“房产必须平分”

杜安民代表姐弟五人表达他们的观点,总结来讲即:

第一,多年来,他们只是不在老宅子里住,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尽赡养义务,平日里他们也时常来探望和照顾老人;

第二,他们根本没有见到过杜新民所谓的“遗嘱”,没有证据证明其的确存在;

第三,是男是女对遗产继承理应没有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底哪一方的说法是事实呢?

首先,按照杜家邻居的说法,杜家父母的确一直是由杜新民照料的,并且照料地无微不至,是附近有名的“孝子”。

而其他子女因为不与父母同住,很多时候难免尽不到责任,平日里也只有大哥来得勤些,鲜少见到其他子女的身影。

但大哥在此前就已经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杜新民口口声声说父母生前立下了遗嘱,但这份遗嘱却不在他的手里,而是在大姐的手中。

但当他们一同去询问大姐时,大姐却表示从来没听说过遗嘱的事情,甚至表示弟弟编撰出这种谎言令她极为心寒。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大姐是附和平分房产的观点的,因为她也正是得利者之一,因而她的这一说法是否真实并不能断定。

最后,杜新民牵扯出“唯一的孙子”这一理由的确有些勉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两方的争议,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哪一方是正确或错误的。

于是,这场家庭纠纷便一直持续了七年。

直到2016年,幺弟杜安民实在不愿意这样僵持下去了,便直接一纸诉状将哥哥杜新民告到了法院。

而法院选择了通过调解来处理这一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相关部门的介入下,杜家的兄弟姐妹进行了大大小小12次协商会谈,最终结果是将42%的房产归杜新民所有,其余份额再由其他人分配。

2017年,随着众人在调解上签字,这一纠缠多年的家庭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参考资料:

央视财经《相隔25年手足再团聚 竟是为分房!51平老宅究竟该归谁》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