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歼灭六国军队约有165万;李牧抗击匈奴,数败秦军,可谓是百战不殆;廉颇率赵军攻齐拔燕,所向披靡,堪称柱国大将;王翦战功赫赫,嬴政统一六国,数他的战功最大。

此四将皆多次指挥大规模战役,在战术各有所长,且都能达到所向无敌的效果,因此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然而这四大名将,除了王翦以外,无一善终。

自公元前283年成为偏将始,王翦历经四朝,灭三晋、扫楚国,所向无敌,功勋卓著。当时,白起因抗王命,拒绝伐赵而自杀;而王翦受命拜将,却义无反顾。他和昭襄王时的相国范睢、孝文王时的相国蔡泽、庄襄王时的相国吕不韦以及秦王嬴政时的长史李斯等文武重臣关系极好。

他的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名将,父子俩都手握重兵,威名赫赫。众所周知,在古代,功高震高者多没有好下场。然而,王翦却能安享晚年,甚至荫及子孙,掌控大秦数十万兵马。

那么,王翦为何能躲过“兔死狗烹”的结局呢?他与嬴政的关系如何?他的子孙又为大秦做了哪些突出贡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调圆滑的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少时好谈兵事。青年时期,王翦曾数次跟随白起、司马错等人出兵征讨三晋,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到了白起被逼自杀后,秦国名将凋零,秦昭襄王遂将王翦提拔为大将,并委以重任。

秦昭襄王死后,王翦继续效忠孝文王和庄襄王,可谓是兢兢业业。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王权是至高无上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其具体的写照。绝对地听从王命,是封建社会对臣子道德的最高标准和基本要求。

而作为三朝元老的王翦,他为人处世比较低调、圆滑,工于心计,又唯听王命,从不结党私。纵然他与范睢、蔡泽、吕不韦私交甚好,可却鲜少同他人私下议论“秦王”。

因此,朝中臣子对他都十分尊重,也很难听到别人对他的非议。故而,宫廷中的明争暗斗频频迭出,刀光剑影,血溅帷幕,但王翦依然能门庭自扫,没有卷进那些对抗王命的帮派之中。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大权旁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嬴政最不得志的时候,他将王翦召到身边侍奉。他这么做的意图,就是通过提拔缺乏靠山但又才能卓越的王翦,以此来达到培养亲信、将来为己所用的目的。

公元前239年,嬴政的弟弟成蟜在征讨赵国途中,临阵倒戈,这给了嬴政趁机夺回大权的可趁之机。他将处死成蟜的重任,交给了信任的王翦。反观王翦,他虽曾答应成蟜,尽力保他无虞。然而在嬴政的命令下达后,还是毫不犹豫的逼迫成蟜自杀。就像王翦所说的那样:

“为臣者,只有忠实执行王者的旨意,岂能有半点违背之意。所以,我心是尽了,力也出了,你的生死,全在于大王定夺,我再也无能为力了。”

可见,王翦所展现出的对于君主的忠诚度,要远远高于任何事情。

一年后,在王翦的帮助下,早已隐忍多年的嬴政,抓住嫪毐谋反作乱的机会,一举将他拿下。而后又将吕不韦逼得自尽,就连生母赵姬,也被他囚禁起来。自此,嬴政完全掌握了秦国大权。而王翦也就此出人头地,成为嬴政重点培养的武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功赫赫的王翦

王翦在嬴政一朝的“试水“之战,很快就伴随着嬴政的扩张野心,迅速到来。当时,王翦奉命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在这一战当中,王翦充分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一举攻下赵国的九座城池,让嬴政刮目相看。

而在7年后,内史腾兵出函谷关,消灭了最弱小的韩国,为秦国东出打开了通道。作为嬴政最为倚赖和信任的将领,消灭“战国七雄“中的强者赵国的重任,就落在了王翦的头上。

当时,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也不分胜负。

王翦为此十分着急,于是向嬴政献上了一条反间计。不久后,嬴政便派人到赵国贿赂爱财如命的丞相郭开,郭开又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最终导致李牧被赵王杀掉,赵葱接替他成为主将。

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王翦与赵国对峙的过程中,秦将李信已经率军逼近燕国国境了,燕王喜虽然惶惶不可终日,但也不敢与秦军对抗,燕太子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派遣荆轲到咸阳刺杀秦始皇,但最终失败,嬴政怒不可遏,在王翦灭赵后不久便派他增援李信。

当时,燕王喜和代王赵嘉组成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却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虽然内史腾是第一个帮助嬴政消灭一个国家的将领,但韩国毕竟太小,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