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说“书法日益没落,一天不如一天”,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人说是某些人利欲熏心,将这门艺术作为捞钱的手段,使其偏离正轨;有人认为是过度追求创新,以致于出现“吼书”“乱书”。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让书法走向没落的,是“笔法”的失传。审美会随时代而变,书写工具也在不断改良,这些东西是变化着的,而“笔法”却可以“万古不易”,这正是赵孟頫所说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法”在古代主要依靠从师学艺和家族传承,相较于前者,家传更能保证其精纯。唐宋以来,随着王羲之家族真迹被大量摹刻以及印刷术的发展,人们想领悟正统笔法变得容易许多,自身天赋和勤奋成了成败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人论天赋不见得比古人高,勤奋程度更是远不能及。对古帖领悟不够、自身功底不牢、修养有限,这三者共同导致了今日书法的衰败。所以说,如果我们想少走弯路,还是得临摹古人的作品,充分“消化”每个字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书法的朋友不少是从楷体入门的,也知道“欧颜柳赵”最适合初学,但学行书从哪开始往往有些迷茫。我们先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取法乎上”,二是“循序渐进”。这就是说要学顶级名家的作品,且要易上手、好入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最经典,但是真假难辨且难度过高。与它相比,《圣教序》最为合适,字数多、用笔精。但是它也存在难度过高的情况,一些衄挫、转笔的小技巧把握起来不容易。因此,学界认为以赵孟頫的《临集王圣教序》为基础,最为妥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元人冠冕”,赵孟頫符合“取法乎上”原则,他深得魏晋笔法精髓,对“二王”用笔的把握更是精准。另一方面,赵孟頫的字笔画极为细腻清晰,他对羲之笔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因此写起来难度降低,对于初学者来说上手容易、出成果也较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氏一生临《圣教序》不下百遍,其中写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者最为精彩,清代翁方纲称其为“神品”。此作是赵孟頫60岁时所写,已达“人书俱老”境界,每个字都超凡入圣。起笔时的藏露,落笔后的衄挫、调锋,行笔时的中侧并用,笔画间的衔接、绞转都自然灵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王羲之《圣教序》原碑相比,赵孟頫此作形神皆似,而且保存完好,更能看清细微之处,是学习行书的最佳入门名帖,每个字都蕴含着最正统的“笔法”,值得临摹万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临集王圣教序》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