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房段子』,您相见恨晚的房产军师,目前已为8800+成都购房者提供了一整套房产买卖的解决方案。

我向来以实战主义,稳中求进,并完全站在购房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的角度,辅以我在成都楼市超过10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给出最合理的买卖、置换、选筹和落地实操方案。

一年结束又开始,不负光阴不负卿,房段子战战兢兢地过完这一年,要承蒙广大粉丝朋友的鼎力支持。

春节结束又是一年开局时,平时絮絮叨叨不少,而市面上关于年度的总结或者展望类文章已经很多,所以我这边打算另辟蹊径,通过一篇案例,一则“爽文”,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房产优化升级的魅力,也作为2024年的元旦开篇。

话说这是我的一位VIP会员在2023年上半年的真实案例,为了更有代入感,本文以第一人称描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以下为正文——

一、布局

2014年的时候,我刚毕业,和女友一起来到陌生的成都打拼,由于没有光鲜亮丽的教育背景和未雨绸缪的职业规划,当时工资很低,我才3000多元一个月,加上公积金俩人杂七杂八满打满算月入也不到1万。

但不知道脑子哪里抽筋了,看到公司同事都在讨论买房并且付诸实施,我也一门心思想尽快买套房安个窝,但对买房的概念比较肤浅,基本停留在为了买而买。而且有个制约上限的前提,那就是囊中羞涩,纯粹图便宜——毕竟首付都是家里亲戚东拼西凑的。

说实话,我们线上线下去了解东南西北的楼盘的屈指可数,很多都被纯粹的“单价贵1000”给吓退了,所以最终避免不了“入坑”。

在年底,我们敲定了一套新房,是某品牌开发商的百亩大盘,建面90多平,套三单卫,电梯高层清水房,总价算下来60万出头,公积金贷款下来月供3k多,好像也还能勉强负担。

但事后发现问题也比较明显,第一是地段确实很一般,并不是热门的区域板块,以至于后面成都房价爆发的时候只能被动拉涨而非领涨甚至暴涨。第二是感觉糟了销售的道,看我们是小白就使劲pua,说好楼层全部卖完了,只剩一套差楼层的,爱买不买。但我就很吃这一套啊,考虑到单价比好楼层的确便宜几百,所以一咬牙一跺脚还是给定金了。

买了后的各种纠结无奈就不多说了,反正每次从市中心(当时租房在市区)去新房打的都要很久,坐公交也要倒腾转车,不过好在后面顺利交房了,作为我们的首套新房,开心多于纠结,赶紧开始装修入住。整体硬装用材还是很扎实的,风格也很不错,但是软装就看个人审美了,而且总有用旧的一天,所以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这些年职业发展还不错,收入上升比较明显,不仅还清了首付借款,装修的十几万也攒出来了。

二、入坑

时间晃晃悠悠来到2018年,有孩子后像人生开挂了,领导看我都顺眼了很多,当时手里又积攒了一笔钱,大家知道那一年楼市政策频发,成都大街小巷老弱妇孺基本上都是讨论的买房买房买房。

我也自然不例外,尝试过好几次摇号,尤其是网红盘,但碍于普通资格,每次都是当分母,思来想去与其一直耗下去,不如考虑买二手房。尤其是有房租收益冲抵风险,用早买早卖限售短等自我安慰,就闭眼上了一套刚需次新房,90多平,114万。

但这套房却是我血泪最多踩坑最惨的案例,通过这次踩坑之旅,才深刻认识到寻找专业的第三方楼市咨询来辅助买房,开启上帝视角是多么重要。

话说这套房有些许优点,比如也是大品牌开发商,物业很不错,城市发展方向还是对了的,周边人气热闹,房屋正朝南,视野好采光好。

但要痛诉罪状的话缺点也不少。第一是再次犯了贪恋便宜的大忌,觉得这套房单价低,折合约1.2万,而其他房源大多是1.3-1.4万左右。为啥会便宜呢?核心的槽点是顶楼啊喂~真的是一把辛酸泪,不知道顶楼后面会遇到那么多问题,不仅仅是担心漏水和暴晒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在市场流通上的折价难题。

第二是房子本身是极简装修,说人话的就是出租房标准,房东走的时候还把电视、空调和冰箱搬走了,瞬间就是家徒四壁的既视感。后来我还掏心掏肺地去二手市场整了些家电和床,腰都累坏了。房屋整体的硬装表现一般,说实话,我是一天都没住过就赶紧拾掇拾掇租了出去。

租房的过程也很离谱+心酸。前面不是说好点的家电都被房东搬空了吗?于是我们又大冷天地去跑二手市场,淘了一些品相还不错的给安装上,一来二回又砸进去几千了。

接下来就是招租,58安居客还有贝壳以及楼下租售中心都发布了,但非常麻烦,尤其是我跑一趟那边很不容易,很远,有一次在三环上还被追尾了,气得差点吐血,准租客也泡汤了。

后来差不多租过两批次客户,一次是女生和朋友合租,她们就在周边上班,做保险的,倒也方便,后来退租是因为她喜欢养的多肉拿到楼顶阳台去晒,被其他业主投诉,物业没收了,所以闹了一架很不爽,最终就退租换了地方。

另外一次是几个刚毕业的男生合租,既是同学又是同事,开车去软件园上班倒也还算方便,不过有个很大的问题,这几人养猫又养狗,把好好的一套房子给糟蹋得不成样子,窗帘沙发还有椅子都破了相,但这些人还没一点愧疚之心,觉得租房就是这样的,最终我也懒得扯皮,喊他们找了个保洁全面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就赶走了。

第三则是房段子给我说的买到了非标准产品,虽然这套房是90多平的刚需定位了,但是整个小区主打的是七八十平的小套三,所以二手流通最快的,必然是七八十平的小套三,平均每卖掉4-5套小户型,才会迎来一套90多平“大户型”的成交,从流通性上就已经先天不足。

第四则是我头铁,为了买而买,全然不顾当时还有那么高的增值税,自己也是一根筋地硬着头皮上车,过户大厅的时候卖家脸色铁青,当时我还以为是他们卖亏了不满意,现在一想肯定是想笑憋得难受——怎么找到这么一个冤大头接盘啊?

话说上次两批租客之后,我就再没有出租了,毕竟租金也很低,才2k出头,所以纯粹空置,有空的时候就去打扫下卫生。

至此,成都大冤种的两套房布局完毕,一套买得早的,主城区自住套三,虽然不完美,但是好歹有个窝,而且后来通地铁了,整体来看通勤进城配套还是可以接受,房价是被动拉涨翻了2倍多。另外一套则是冤大头的“投资房”,完全是入坑接盘的瑕疵房,成为我挥之不去的阴影。

三、破局

时间一晃来到了2022年,由于第二套房子(简称怨种盘)已经满3年,房段子老师正式介入我的资产优化进程里来,我们分析这套房子并不好赚钱,可以趁着行情还行,挂牌出来,开始出售,以后再重新持币观望。

然后我就马不停蹄地挂牌出来,楼下链家的接待很积极,给我们定价160多万,当时我也信心满满,想着一旦有好点的客户,就直接割了。

但链家这次真的很不给力,所谓的资深维护人对房源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系统内评分很低,我后面找店长投诉,但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换汤不换药,无非就是用市场不好和房源瑕疵来搪塞我。

段老师分析可能是维护人手里的好房源太多,看不上我的瑕疵房,而且越是资深的越是老油条,后面我就果断申请换了一个萌新经纪人来维护。这次有明显效果,才毕业的年轻人手里房源不多,也想着出业绩,所以整天也花心思在上面提分,最终一度能达到9分以上的系统内部评分,加上我上了“好赞好房”,也是“必看好房”,所以带看也明显多了起来,我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带看多,不过我觉得是经纪人力求数据,走了一些弯路,比如不给客户说清楚顶楼、简装等瑕疵问题,就一个劲地带,最终的正向反馈很少,大多是不了了之,到后来他也很疲乏了,每周随便忽悠一两个人顺道看看我的房子,然后拍个视频发给我,说“x哥你好,这周又有一组带看哦”...就此敷衍了事。

2022年初的时候我就挂出来了,但是链家这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捞到一个愿意坐下来还价谈价的客户,我也是很无语,160多万是当时正常的行情价,而且我在此期间也不断根据好赞的标准在下调挂牌价,最终基本上调到了150左右。

期间也有一些段老师“好房推荐”带来的客户看房,但还价比较低,才140万,所以婉拒了,但后面复盘再看这个价格,那叫一个后悔啊。

当时政策是满五或者满二唯一才能免增值税,所以为了卖相更好,我和我老婆还去办了JLH,最终形成一人一套的单独产权,一把辛酸泪就不多说了。

2022年上半年就这样焦灼地等待出售,一晃又来到下半年,市场整体寒风凛冽,下行明显,这个时候可以感受到别说还价了,连带看都少了很多,每每辛苦上班挣窝囊钱的时候想到这桩心病,就隐隐作痛。

这套房不仅是需要优化处理的劣质资产,而且我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孩子明年就要读书了,现在两套房对口的小学都很差,我急需做出一些改变。

从结果上来说,2023年初,我在短短80天内,一口气买卖了4套房,有运气的成分,但也有段老师悉心指导的功劳。

时间翻过春节,我终于说服了家里人,把自住的主城这一套拿出来卖,与此同时第二套的就随缘吧,我想主城的先卖掉后把孩子的学区解决了,再谈后面的其他改善置换。

说干就干,我们抓紧时间挂牌出来,拍了VR,也上了好赞好房,由于就自住在里面,所以每一次看房都比较方便,加之要考虑到第一印象,所以开启了断舍离的极简主义——家里从没像那段时间这么干净整洁过。

自住的房子是一个小姑娘在维护,真的很积极上进的那种,让我刷新了此前对链家的负面看法,每次都会积极带人来看房分析,加上我亲自介绍房源优势,所以一度觉得离成交不远了。

这里必须插一件事,那就是我第二套的怨种盘居然突然卖掉了,我感到喜极而泣,卖掉了这套房,资金压力瞬间就不大了,至少我能去置换学区房,目前自住房也可以先不着急腾退出来。卖这两套房一直是穿插而行的两手抓,所以很难单独地分开来说。

话说怨种盘的这套房子,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时候,终于迎来了破局,而此时,我的挂牌总价已经调到145万,简直卑微到膝盖。

由于前段时间链家带看的时候出现了尴尬一幕,发现天花板漏水,有些“黑眼圈”,所以我买了点拼多多上的“神器”,开车去缝缝补补。

刚到屋里的时候,楼下租售中心的中介又在微信上问我房子心理价格调整没有,我说没有,我正在这房子里缝缝补补天花板。他一听说我来了,就马上说前两天带了个客户,还挺有意向的,就是价格比较低,可能不到140万。

我心一横:你喊他来当面谈。

中介打了兴奋剂一样,马上给那边买家说约过来谈判。买家人在德阳,不过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成都来,恰逢那几天成绵高速封路修缮,所以他们从国道开过来,花了好几个小时。

我也是煎熬,连天花板都敷衍了事刷了一下就去店里等着了,不过还好最终买家没有爽约,终于坐到会议室的时候,我觉得缘分真的到了。

对面这个小伙子比我年轻一些,还有他女友一起,买来当做婚房,一开始也给我哭穷,说预算低,家里压力大,现在临结婚了,就想买套便宜的。我心想你哭啥穷呢?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你130多万我也要割肉卖了跑路。

所以我也哭穷,这套房子买下来都120多万了,这些年加上利息等成本,卖140多纯纯是亏本,相当于帮你们白白照顾了这房子4年。

然后就是一些正常的极限拉扯,比如他说我房子装修差,后面还需要全盘翻新,我说这个价格是全网整个楼盘最低的,已经纯粹当慈善家了。

最终我也是急于出手,不想念战也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双方敲定了140万出货。本来我以为买家还要去看看房子的,但是对方也是个爽快人,说之前看过了,不必了,直接签合同吧。

后面卖房就很顺利,收定金,签合同,做贷款审核,打网签,收首付款,过户,收尾款,做物业交割。

那啥不动产交易中心此前我就去过,前任卖家憋得脸色铁青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如今我也脸色铁青,反正是那个怨种*2次无疑了。只不过过户完后去交割物业的时候,发现这小子居然开的是奥迪Q3,当初在会议室给我装穷呢?

由于是商贷,年初那段时间到账也非常快速,上周四办好手续,下周一就收到全部尾款了。卖掉这套房子给我的感觉是像做梦一样,真的解脱了,也不敢细算成本,粗略估计是要小亏的。

后面我还长期在某小程序上跟踪这个户型的成交行情,2023年大概成交了几套,有些品相比我好的会稍微高一点,但年末最新的一套精装中楼层也只有140万,所以还是庆幸的,不走价,走心就好。

话说卖掉怨种盘后,我的底气就足了很多,上班也有精神了,自住房的带看还是络绎不绝,但就是没有谈判成交的,这个时候神奇的一幕又出现了——竟然也是小区租售中心带客户来了。

说真的,链家虽然有点一家独大,但是很多客户还是想着佣金比较高,更愿意去找物业租售中心同步看二手房,真正诚心的卖家,比如我这类,肯定是会两边都挂牌的。所以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租售中心,深耕本地市场的夫妻店往往有奇效啊,你们买房卖房的时候也可以多尝试下。

租售中心的中介说有手里有一组维护了很久的客户,前期对我这套房铺垫酝酿了很久,带过来看了房(当时看的人太多了,有一天是好几拨人一起看,我都没注意到这个准客户),目前愿意出价168万,问我咋样?

我心里乐开了花,说很好。

事实上这个价格是我和段老师精心分析过的,从市场行情到挂牌成交,再到房屋本身的优劣势来看,定价在165-170万是比较合理的。

租售中心的中介和双方约到第二天下午签约,但是当天晚上,此前维护得比较积极的链家小姑娘好像感应到了什么,和我说有一组客户想看房谈价格,经不起邀约,大晚上的我拿着房产证去门店上等他们。

落座后是夫妻两人带小孩和老人,阵容还挺强大,但话语权基本是女方在主导,给我的感觉就是咄咄逼人,各种挑刺,然后各种压价。这个时候我都有保底的准客户了,还怕你个X子啊?当时就硬拼了,价格谈得很死,168万少了一分钱我都不会干。

女方比我还嘴硬,说最多160万,多一分钱也没得谈。男方好像要说个什么,但是又被女的眼神瞪回去了。链家看双方这阵仗是谈不拢了,于是分开来谈,私下问我多少能成交,我说就是168万啊,中介就说我这瑕疵房估计很难很难,到手的鸭子要飞了哦,让我慎重考虑。

我心想,链家还有多出来0.5%的好赞费用,168万的确不划算,经过慎重考虑,我觉得要加169万才合适。

我还没说出口的时候,里面的买家走了出来,说谈不拢就别谈了,然后大家面面相觑,不了了之。

轮到我煎熬了,第二天早早地请好了假,和物业中心带来的买家坐下一谈,此刻画风都不一样,对方也是个很爽快的年轻人,就直接报价168万,我争取了下缓一个月搬家,对方也同意了。

这买家当时只给了5万定金,至于首付款要我搬家了再给,总而言之,还是好事多磨吧,他是做金融的,所以对现金流看得比较重要,我这套房全款买入,再DY出去,吃点利息差,头脑很活泛。

期间也经历了一些摩擦,时间节点卡得有惊无险,最终成功出售这套房子,至此我就回笼了300万出头的现金(两套都结清贷款,是全款状态的)。

回顾这两套房,卖房就相当于自己第一次做生意,充满了刺激和惊险,也比较依托于缘分,两套都是租售中心给搞定的,该给的中介费咱就给。对怨种盘的中介还是表示了感谢,对主城的中介小姑娘表达了遗憾,确实是缘分没到,不然这套房肯定是她来成交的。

这两套房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出售,是我始料不及的,恍然如梦,但又真真切切,甩掉了拖油瓶,也面临和自住了6年的房子说拜拜,内心还是多有不舍,房屋里那些欢声笑语还历历在目,如今一眨眼就不见了。

事已至此,不过还好家人比较齐心协力,4月份的时候我们就收拾家里的破铜烂铁,最终搬到了隔壁小区,临时租了一套房过渡。一来解决孩子目前读幼儿园的接送问题,二来父母不舍这边营造起来的邻里氛围,三来就近租房也避免了搬家的折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