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广义需求理论需要有四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概述如下:

理论基础1:总需求分为两个维度,即市场需求(逐利性需求)、公共支出(非逐利性需求)。

市场需求属于传统经济学重点研究范畴,满足“经济人”假设条件。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企业等市场主体通常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通常而言,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目的是获得货币、财富、利润、报酬或者效用,是逐利性行为。这种逐利性行为是市场需求产生的根源,也是市场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对供给增加、技术进步、服务提升等都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共支出不符合传统经济理论中对需求范畴的定义,不满足“经济人”假设条件。政府和非营利机构作为公共支出的主要参与者,通常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参与经济活动,促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采购,属于非逐利性需求。与逐利性需求不同,公共支出中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更多是基于非营利性目的,旨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目的在于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可以弥补市场失灵,也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理论基础2:在常规宏观经济政策上,货币政策对应市场需求、财政政策对应公共支出。

常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即常规货币政策着力于市场需求。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几乎所有管理制度规范的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目标,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和可支配收入,最终达到调控市场需求的目的。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各种公共性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不具有盈利性,即常规财政政策着力于公共支出(公共需求)。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和使用,主要通过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来实现。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来控制经济的过快增长。

理论基础3:在非常规宏观经济政策上,功能货币政策和功能财政政策与市场需求和公共支出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如经济危机、通货紧缩等,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出现政策失效状况,这时就需要采取非常规经济政策。非常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功能货币政策和功能财政政策,以及其他非常规手段,如行业管制和价格管制等干预市场经济的措施。功能货币政策和功能财政政策皆在应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与市场需求和公共支出对应。

功能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来制定货币政策,而不是简单地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为了解决特定的经济问题,这种货币政策并非直接与满足市场需求挂钩,而是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例如,在通货紧缩时期,为了应对经济萧条和金融风险,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购买政府债券、购买企业资产、为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等方式,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确保经济金融稳定。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实践中得到应用,包括量化宽松、控制收益率曲线、负利率或零利率、定向投放长期资金、创新型再贷款、延迟清算等。

功能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要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而定,不必遵循财政预算平衡,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为赤字。为了达到经济调控目标,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税收、国家债务等各种财政分配工具的作用,这些工具的运用与政府的举债、债务清偿、主权货币发行等方面紧密相关。除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外,功能财政政策还可能涉及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例如,在经济危机引起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倒闭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可能通过购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债券或者股权,提供资金支持,以稳定市场和救助困境中的企业。这种做法类似于国有化措施,但更多地是一种短期应对措施,旨在恢复市场信心和防止经济崩溃。在实践中,功能财政政策通常会引起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扩张,功能财政政策也常常需要货币政策给予协调配合。

理论基础4:市场需求会出现充足、缺乏两种状态,公共支出会出现高效和低效两种状态。

当市场需求充足时,这是较为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传统货币政策较为有效。通过调整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有效调节市场的需求规模。这时候,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有效性,确保有效需求是市场需求的主导力量。当市场需求缺乏时,传统货币政策可能失灵或者无效。如果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悲观,市场需求持续性萎缩,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和流动性陷阱,即便利率水平为零甚至为负、货币供给大幅增加,也难以刺激市场需求扩张。这时候,就需要采取功能货币政策。

当公共支出高效时,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能够促进总需求扩张、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上升。当公共支出低效时,意味着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财政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加大财政刺激和财政支出规模,也难以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或者出现名义GDP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低效的公共支出还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过度开发建设、环境破坏等问题。如果低效率政府部门过度干预市场运行,扭曲资源的配置,其结果将引起经济结构失衡。这时候,就需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