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但总有些孩子带起来特别省心,长大后独立又孝顺;而有些孩子却总让父母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长大后要么没出息,要么啃老。

想要知道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不用等长大,两岁就看出端倪,而且家长抓住时机,就能把“讨债”的孩子,变成“报恩”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停问为什么

囡囡刚满两岁,几乎每件事都要抓着妈妈问“为什么”,妈妈不胜其扰,倒也不是不想回答说孩子,就是总是被追着问,妈妈觉得自己是个永动机,根本没有喘口气的机会。

两岁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很典型的情况,家长处理得好,就能把孩子养成“报恩仔”。

首先要理解,孩子到了需要获取大量信息的年龄,他正在通过“为什么”来理解因果关系。

家长在回答的时候,也不用太纠结正确答案,可以给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能让孩子理解,又能产生联想就够了。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太阳落山了?
答:因为太阳累了。
问:那为什么月亮不累?
答:月亮上夜班,天一亮它就累了。
问:为什么太阳不上夜班?
答:因为太阳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亮,有太阳的时段才叫白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孩子问为什么,其实是谈话的开始,未来孩子能不能跟家长好好沟通,就看2岁时,您如何对待他的“为什么”啦。

孩子问为什么的本质,是想从对话中,与他人交换意见。

所以回答什么不重要,家长的耐心和认真参与,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这时候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变得冷漠叛逆,未来就很难跟家长好好对话了。

二、动不动就打人

晨晨两岁多,简直是家里的小霸王,稍有不顺心,他就会动手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且屡禁不止。

爸爸有时候会忍不住教训他一顿,但这样没啥效果,过后晨晨还是频繁打人,妈妈担心他上幼儿园之后,也会攻击同学。

这样的孩子就肯定是来“讨债”的吗?也不一定,因为两岁的孩子,大概率会出现打人的行为,这并不是品德问题,而是他们还不具备约束自己的能力。

等孩子长大一些,他们就会明白,愤怒、生气是属于自己的情绪,他们可以选择发泄或忍耐,当然也可以选择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赶走坏情绪。

孩子会动手打父母,是笃定父母不会“不爱”他们,对祖父母更是如此。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树立权威。

这并不是说,每次孩子要打人的时候,您就严厉地打回去,这会让孩子觉得,凡事动手解决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做的是,果断地握紧孩子的小手,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我不会允许你打我的。并且给他一个适度的惩罚,比如:不可以吃甜点,或少看一次动画片。

事后等孩子冷静下来了,可以适度引导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跟妈妈说,用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愤怒,妈妈会考虑你的意见,但打人是不对的。

只要处理得当,孩子打人的行为,最多一年就会过去的,家长不要太纠结。

两岁打过父母的孩子,未来也有可能是来报恩的。

三、只要妈妈不要爸爸

小建刚过完两岁生日,就添了个新毛病:不要爸爸。

爸爸给他穿衣服,他就会尖叫,爸爸递给他水壶,他就能把水壶摔在地上,什么事都要粘着妈妈,都要求妈妈来帮他。爸爸为此深受打击,觉得宝宝不爱他了。

其实,爸爸的这种想法完全没有必要,但小建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稍微处理不好,孩子就会变成“讨债仔”。

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在与父母争夺掌控权!

在仅有的两年人生经历中,妈妈是小建的忠实拥趸,他需要什么,都是妈妈照顾他,满足他的。

所以对于小建来讲,妈妈是个特别好用的“奴仆”,使用妈妈,当然比使用爸爸,更得心应手。

这一点在全职妈妈的家庭,体现更明显一点。

爸爸要知道,这并不是孩子不爱你了,也不是孩子不跟你亲,其实是你参与的育儿活动太少了。

孩子并不知道,如果由爸爸来提供帮助,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因为无从判断,所以跟爸爸合作,还要承担风险,那倒不如选择妈妈。

而在两岁的孩子心目中,这一选择是可以由他来决定的。

这个想法很危险,所以家长一定要夺回掌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诉孩子,爸爸同样可以帮你,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谁更方便,谁就去帮他,这些是由家长决定的。即使孩子哭闹,也要完成这次帮助,记住不要中途换人。

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知道,在这个家中,他不是可以决定一切的人。

同时经过锻炼,爸爸的育儿手法会更熟练,孩子跟爸爸也会产生默契,后面几年孩子会出现更粘着父亲的情况,妈妈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在孩子两岁,从“服务型”父母,成功转变为“权威型”父母,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报恩仔”。

您家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讨债的?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