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冲锋枪的称谓因时代而异。德国人将其称为Maschinen-Pistole,意为机关手枪,缩写为MP,因此德军的冲锋枪都被编号为“MP”。例如,一战时期有MP-18,二战时期有MP-38和MP-40,以及二战后著名的MP-5。俄国人则将冲锋枪称为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其中前一个词是手枪,后一个词是机枪,这一称谓与德国人的类似。因此,俄罗斯的冲锋枪型号通常以ПП(英文PP)开头,如二战期间著名的ППШ波波莎和ППС波波丝冲锋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意识到现有手枪的火力不足以满足战壕和城镇等狭窄空间内的火力需求。
由于机枪过于笨重,无法迅速展开,冲锋枪应运而生。德国人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突击步枪是一种将步枪和冲锋枪完美结合的武器,它拥有比传统栓动步枪更高的射速。同时,射击距离和威力也比冲锋枪更远大,在近距离作战中,突击步枪是一款不可或缺的利器。随着二战的结束,各国逐渐将突击步枪作为单兵的标准装备,其中我国的56式冲锋枪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最初被称为冲锋枪,但实际上56式冲锋枪是根据苏联的AK-47自动步枪进行仿制的。因此,56式冲锋枪实际上就是一种突击步枪。无论是外形还是性能方面,56式冲锋枪与AK-47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为何在中国却被称为56式冲锋枪?
主要的因素在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尚未理解自动步枪的含义。在那个时期,我国步兵班组的武器主要分为步枪和冲锋枪两种类型。步枪通常为栓动或半自动,例如53式步枪这样的单发栓动武器;而冲锋枪则类似于苏联的波波莎,是一种自动武器。人们对枪械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步枪是每次扣动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而能一次发射多发的则是机枪或冲锋枪”的阶段。因此,AK-47这种可以全自动射击的武器,虽然其全名是“自动步枪”,但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冲锋枪。
冲锋枪的名字响亮,富有战斗气息,在部队中受到战士们的喜欢。再则,我们传统上把这类自动武器习惯性的通称为冲锋枪。中国仿制过程中,626厂在总工程师赵瑞之率领下,发挥集体智慧,进行了锻造机匣改成冲铆机匣的攻关,在攻关过程中还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成熟的产品皆是“苦寒”来。锻造机匣原是将2.65千克的锻件挖空,机加成只有0.65千克成品机匣,现改为冲铆机匣,每千支枪的钢材消耗由原来5吨降为1.5吨,而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降低了成本。
“仿中改”除机匣为关键“大头”外,从仿制开始就做了许多工作:首先在枪机、击锤、击针等材料上。原来用的是适合苏联的25CrNiWA,而中国缺少镍钨合金钢,626厂改用了30CrMnSiA喷丸处理。解决了击针、击锤黄、复进簧、抽壳钩簧等零件的寿命短、易破断问题。枪托、护手、握把由木件改成玻璃钢件;准星由半包式两侧护翼,改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