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其实正式的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传到中国以后,因为枪套是一个木盒,所以中国人一般都将其称为匣枪,又叫驳壳枪,对于这种枪的样子,我想每个中国人应该都挺熟悉的,因为在所有国产的抗战影视作品里,基本上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当中国还处于战争年代的时候,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所以中国之前还被称作是“驳壳枪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驳壳枪的有效射程在150米的样子,具有威力较大、可靠性高等特点,但是也有不少缺点,比如难以精确瞄准、无法快速装弹、环境适应性差等。所以在驳壳枪刚开始被研制出来的时候,在西方国家其实是不受欢迎的,而且亚洲国家,比如日本,也是不用驳壳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战期间,驳壳枪在中国军队被大量使用,数量超过50万把。占了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中国兵工厂仿制的数量,估计约有百万把。让人奇怪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它们的身影几乎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战争结束后,该枪械由于性能落后,不再配置给部队使用,有一部分配置给国内的警察使用过一段时间。

5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的驳壳枪被配发给了公安军、边防、民兵及警察队伍,被用来执行巡逻、看护、警卫及反特、锄奸、剿匪等任务。

驳壳枪正好满足了既能压制敌特分子普通手枪或短枪的火力、又能有效杀伤对手、还便于携带(相对冲锋枪来说)的任务需求,故而一时间供不应求。仅1951年2月间,华北军区第20兵团便向公安第1、第2、第3师移交驳壳枪3562把、子弹68余万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一部分保存比较完好的,被放到了博物馆中展览,作为抗战历史的见证。此外由于战争期间这些驳壳枪使用时间太长,一些枪支出现了明显的磨损,为了确保此后不出现意外,选择将这些严重磨损的枪支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