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国都会颁布一次被誉为科技界的“奥斯卡”的奖项——何梁何利奖。这个设立于1994年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据悉,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正式授予了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至此,成立29年来,该奖项已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在历届何梁何利奖遴选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奖的顶尖科学家。那么,自“双一流”建设以来(2016-2022年),哪所高校累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学者最多呢

根据校友会统计的数据来看,国内各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奖12项、11项,位居全国前两名,属第一梯队;上交、川大、中科大、协和、浙大、哈工大、北理等高校的数量获奖数量均超过5项,均属于全国第二梯队。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16年-2022年间,共有6位学者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并列全国第8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哈工大有哪些知名专家、学者获得过何梁何利奖呢?小编在这里举个例子,相信大家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哈工大曹喜滨院士,为该校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小卫星领域主要开拓者,在小卫星一体化、星箭一体化以及柔性化平台设计方面屡获创新成果,为小卫星在军事航天、商业遥感以及深空探测领域应用作出重大贡献。

此外,还有多位来自哈工大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大批从哈工大走出在各行各业做贡献的科学家,都是获得何梁何利奖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我国科研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从何梁何利奖的含金量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学术和科研方面的成就堪称卓越,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实际上,作为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府,能够不断取得创新成绩,来源于哈工大对待科研始终如一的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立足航天与国防事业、哈工大形成了独到的科学研究体系。其中,打造一支强大的学术团队是基础

目前,哈工大共有39名两院院士(含双聘),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正是这支具备深厚学术背景和科研经验的团队,为哈工大顺利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科研的深入开展,带领团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除了团队,若无强大的“平台”支撑也是不行的。为了更大地发挥该校“科研天团”的作用,哈工大十分注重科研环境的优化和平台的搭建

据小编所知,目前哈工大已建成包括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微纳系统与仿生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中心等等在内的校级、省部级、国家级三级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实验条件,使他们能够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团队还是平台,归根结底是“外在因素”。而小编最欣赏的,是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科研态度。此前,《中国教育报》要闻版发表头条便报道该校师生寒假期间坚守科研一线的事迹,无论寒冬酷暑,在实验室的现场,总有哈工大人默默建设,收集数据、调试设备、查看反应。

在这座学府,每一个科研成果都是哈工大人智慧的凝结,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是哈工大人精神的反映。让我们共同期待,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献上更加璀璨的科研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