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只想用两个字评价该片:
惊喜!
惊喜于演员全员在线的演技!
惊喜于赵丽颖又一次在表演上的突破!
更惊喜于影片尺度之大!
网友们的影评也充分肯定了张艺谋导演此次的成功:
“张艺谋这几年最具生活气息的电影,现实题材和喜剧元素平衡得相当好。”
“真的很牛*!”
“张艺谋出手还是稳”,“让人惊喜”。
“剧本很扎实”,“没有废角色”。
而影片中的金句台词,就连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来宣传。
这部《第二十条》到底牛在哪里?我们来唠唠。
01 阵容强大,全员演技在线
《第二十条》在选角上,做足了功夫,多的是熟面孔、实力派。
擅长喜剧的雷佳音、马丽、范伟;
实力不俗的高叶、王骁、 潘斌龙、张译;
老戏骨于和伟、许亚军、李乃文。
以及,备受关注的赵丽颖。
更难得的是,如此庞大的阵容,不存在“废棋”,全员实力在线,几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了演艺生涯的最佳状态。
先说赵丽颖。
张艺谋说:“她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看了电影之后,我可以很确定地说:“赵丽颖真的很令人惊喜。”
她的哭戏,极具感染力,眼神中的绝望,直戳人心。
她不仅“会哭”,更是从形体到神态,沉浸到了角色中,带给观众共情的能量。
就冲着这个角色,我建议你观影的时候多带一包纸巾。
范伟是成熟的喜剧演员,但这一次,他的表演,与喜剧没有半分关系。
片中,他饰演的是一个村中恶霸的父亲。
看起来样貌平平的小老头,却逼得残障的郝秀萍(赵丽颖 饰)母女走投无路。
张译饰演的张主任,他仗着法理不念人情,明明是自家儿子霸凌同学才被人见义勇为打伤了,但因为对方拿不出证据,他动不动就要告对方。
潘斌龙饰演的王永强,是郝秀萍的丈夫。
片中,他被欺负他的村霸刘文经(阿如那 饰),像狗一样拴在树上,而他也演出了“狗”一样的狼狈、无助、绝望,表演极具张力。
雷佳音、王骁、高叶,则是第三个性格不同的检察官。
雷佳音饰演的韩明,是一个挂职检察官,他心心念念的是转正。
多年的职场磋磨,让他一边追求正义,一边又有些媚上、圆滑,外加一点怂。
王骁饰演的田副检察长,在职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一边端着上位者的姿态,一边言必称上级,不敢担责,不干实事,正确但无用的废话一堆又一堆。
高叶饰演的检察官吕玲玲,则是宁折不弯的性格,令人敬佩,也令同事和上级头疼。
细数影片中的演员和角色,每个人都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
他们每个人也都是一道珍馐,凑在一起,便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02 喜剧外衣,严肃内核,拷问法律
《第二十条》是一部喜剧外衣包裹着严肃内核的作品。
既然是喜剧,就不能少了乐。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梗”不是硬凑的,而是在角色的生活里自然长出来的。
就如张艺谋所说,喜剧是写不出来的,而是攒出来的。
片中,喜剧的包袱,主要由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和马丽饰演的李茂娟承担。
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妻。
和生活中所有的中年夫妻一样,他们为工作奔波,为孩子的升学操心,时不时还遇到一些意外的糟心事。
就是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里,他们制造了一个个笑料。
比如,他们的儿子韩雨辰被四个小混混揍得衣不蔽体,但又没严重到能立案的程度,搞了20年法律工作的韩明张口就是:
“四个人打,打这么轻?”
听听,这像是当爸的说的话吗?也难怪老婆立马怼他是“禽兽”。
韩明和吕玲玲合作办案,因为两人大学时是恋人,为了让老婆放心,每次吕玲玲给他打电话,他就慌称是“王铁军”。
于是,曾经《狂飙》中的大嫂高叶,有了一个“王铁军”的昵称。
怎么品都有一种反差萌的喜气。
影片中的小“包袱”,就是在这样烟火腾腾的日常中自然而然出现的。
有观众评价说,这就是爸妈的真实日常。
如此笑果,也没有枉费雷佳音整天为了想“包袱”愁得揪头发。
影片的笑料很足,而笑料之下,是对法律的拷问。
片名《第二十条》,指的是我国刑法中第二十条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影片的故事,也围绕着正当防卫的界定展开。
片中的郝秀萍是一个聋哑母亲,她和她的丈夫王永强也长期被刘文经霸凌欺侮。某一天,刘文经终于忍无可忍,挥刀刺向刘文经,并导致刘文经重伤身亡。
那么,王永强对刘文经伤害,到底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
从人情来说,霸凌的一方所受的恶果是咎由自取,但法律讲的是法理和证据。
当司法习惯和人情相左,该何去何从?作为执法者,又该如何维护公平正义?这是影片发出的力有千钧的拷问。
拷问的同时,影片也给出了答案: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郝秀萍一家是被命运扼住喉咙的小人物,对于生活中的苦难,他们无力反抗。
绝望之时,他们能寄予希望的,只有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幸而,他们遇到了能为他们主持正义的检察官,至于他们获得公平正义的过程,正是影片的精彩之处,大家可以进影院看。
03 关怀现实,探讨人性
不得不说,《第二十条》的内核,是有一定的颠覆性的。
对于法律的权威,它说:
公平与正义,来源于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老百姓想要的公平正义是作恶者恶有恶报,但法律上对“恶”有程度的界定,有条件的约束。
这也就导致,法理与人情会出现相悖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执法者的态度,至关重要。
影片中,有一句振铃发聩的台词: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法律条文是冷静客观的,但人不是。
执法者的一个举动,影响着被审判者的人生走向与定义。
当法理与人情相悖的时候,该如何抉择?
影片中,有两个少年之问。
一个是韩明的儿子韩雨辰,他问爸爸:
“我就制止了个霸凌,这事儿怎么就成这样了?”
韩明说:“法律没错”。
他再问:“那谁有错?”
韩明无言以对。
另外一个是一个小女孩。
她的父亲曾因见义勇为打伤施暴者而坐了三年牢。
她坚信父亲是正义的,因此力劝父亲上访,却间接导致了父亲的去世。
她问韩明,她的父亲有罪吗?法律对她父亲的判决,公平吗?
韩明再次无言以对。
两个少年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拷问着执法者的人性。
执法者是人,在不违背程序正义的基础上,他们也可能会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
比如,类似于刘文经的案件,由于他伤害王永强是在王永强的侵害行为结束之后,按照司法习惯,他无疑是故意伤害罪。
如此审判,在程序上并无问题。
如果想要颠覆司法习惯,其中所付出的艰辛,难以想象,更可能吃力不讨好。
执法者在执法的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少年之心容不下瑕疵,但经历社会毒打的成年人,却有可能弯下脊梁。
比如韩明。
大学的时候,因为见义勇为伤害了猥亵学妹的人,他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县城,蹉跎半生。
后来,他所追求的,不过是工作转正,儿子考入好的大学。
所以,他逢迎上司,对儿子学校的领导低头哈腰。
在郝秀萍一家的案件出现难度的时候,他也曾有退却之心。
幸而,他的少年之心未死,最终还是给了涉案者一个他们所期待的公平正义。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对法律的拷问,对人性的探讨,让《第二十条》没有止步于展现一个或者几个案件,而是对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关怀。
这份关怀,属于影片中的角色,也是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更属于73岁的张艺谋对现实的辛辣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