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

转眼间,一年又到了尾声。无论今年收获如何,回家过年才是正事。在这里文史君祝愿每位家人朋友,除夕阖家团圆,龙年万事呈祥。

说起2024年的除夕,其实还挺特别的。因为2024年的除夕,是近几年唯一有“大年三十”的年份。在接下来的5年内,每逢腊月二十九,就接的是大年初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与我国的历法规则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三十”与“腊月二十九”

关于我国历法的文化知识,文史君在以前的不少文章里都有过提及或解读。

在我国古代,祖先们非常聪明。为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古人兼用了两种历法,分别是阳历和阴历。可以说,我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合历”的纪年方式。

科学角度上讲,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而阴历则是依据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也就是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的历法。

阳历,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定位一年,每年365天(闰年多一天);阴历,每月大约为29-30天。整个21世纪,阴历每月最短为29.27天,最长为29.82天。

为了便于应用,阴历取整数后,演化出了大月和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这时候如果腊月正好碰上阴历为小月,大年三十就会“缺席”。

现如今,阳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适用于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阴历则是一种阴阳合历的历法,结合了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更适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除夕”的习俗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之意。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正是因为除夕有着如此非凡的意义,自古至今关于除夕流传有诸多习俗。即便如今传统文化丢失严重,但有几件核心的习俗还是有必要知晓的。

·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国人保留最好的一个习俗。据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

除夕夜的守岁,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文史君记得小时候就有与家人一起守岁的记忆,只是现在这种意识淡薄了不少。

关于守岁,宋朝诗人苏轼,在其诗作《守岁》中留有诗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贴年红

所谓年红,就是春联、门神、窗户、福字、年画等。这一红色喜庆的元素,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文献记载,贴春联起源于宋朝,盛行于明清。只是贴春联和福字,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文史君在文章《新春贴“对联”有讲究,“福”字能倒贴吗?很多人搞错,一定收藏好》中有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以上链接进行阅读。

·放爆竹

中国民间,自古有“开门爆竹”一说,也就是说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

放爆竹,不仅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更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今年来,很多城市放开了爆竹燃放,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情。

·祭祖

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不同的地区,礼俗略有不同,祭祖形式各异,但表达的心情和情怀是一样的。

如今,在山东、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祭祖的习俗保持的比较纯粹,也算一种幸运。

·挂灯笼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多重喜庆加持,挂灯笼成为如今最普遍和普及的习俗之一,成为新春的重要符号。

·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只是如今很多地区已经淡化了这一习俗,对此文史君不做评价,但还是以为能保持为好。

最后,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诚挚地感谢读者家人们对“文史道”的支持与厚爱,恭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读者们,关于“2024年除夕夜与习俗”,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