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悠悠,中华宝库无数,有人站在历史潮头,引领车轮前行;有人默默矗立角落,守护优秀文化,而金汤寨杨氏膏药的传承人、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国超正是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百年手工炮制,只为保留最佳效用;匠心坚守中药传统,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前进路上,杨国超始终秉持中医药传承的初心,行走在人间大地上,为无数百姓带去使用简单、效果明显、价格亲民的中药膏药,守护人间的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守膏药文化,担承家学真传。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宝藏无数,金汤寨杨氏膏药便是其中的明珠之一。金汤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2016年8月被省住建厅授予省传统村落称号)村落形成已达5000余年,古时、由于交通不便,加之金汤寨三面环水,四面高墙,村寨内有车马店和镖局,南北往来过客纷纷在此歇脚打店,向北为山区,向南为丘陵平原,是一重要交通要塞,长期运输,跌打损伤经常发生,杨氏膏药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发明者先祖杨乾君通过南北过客而声传州县,加之医德高尚,口口相传,美名也随之远播。“一贴膏药,八代人,择一事,终一生。”杨家八代人薪火相传,使这块中医瑰宝更加璀璨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汤寨杨氏膏药集中体现了中医学所倡导的“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辩证施治”的理论精髓,“简、便、验、廉”的特点最为大众所熟悉和信赖。金汤寨杨氏膏药是由祖传秘方传承,由原来的单一治疗跌打损伤发展到可以治愈痄腮、各种毒疮、奶花疮、骨髓炎、骨质增生、颈肩腰腿疼等十余种顽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杨氏膏药以几十种药材通过精心配制,融入到铁锅中,丹油浸泡,熬制而成,呈固体状,用时摊之棉布上加热敷患处既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氏膏药祖传秘制,配方独特,纯手工熬制。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一选、二熬、三盘、四醒、五涂。

一选:选料要严格。药效好不好,选料是关键。要一丝不苟,精选出全当归、龙血竭、鸡血藤、伸筋草、川木瓜、乳香没药、黄柏、明天麻、皂角刺、川芎、 藏红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乌梢蛇等几十种道地药材,精准称重,严格配比,药材不切片、原生态、囫囵个原汁原味入药,严把原料入口关,确保膏药品质。

三盘:收膏时,自制的平台放满水,分批倒入,使液体变固体。用力揉搓,反复折叠,反复三至五次,持续2小时以上,使膏体不粘手,微发硬,表面光滑黑亮有光泽;

四醒:膏体盘好后,放置无风阴凉处,盖上薄膜,静置72小时以上,自然醒干多余水分,放凉待用;

五涂:摊涂时,依病患部位不同做大二熬;采用当地老字号纯芝麻小磨香油为底料,先用柴火大火烧开,后小火静置5分钟,待油温稍降,微调至文火之合适温度,再分批分层次,逐个药品徐徐下锅,继续文火慢熬2-3 个小时,期间不间断人工搅动,(搅动的木棍须用当地家槐,忌用铁器。)使药材药性与油质完全融合,此时油质微粘稠,发黑有亮泽。过滤时先粗网,后细网,多次过滤,滤干净多余药渣残留,使膏体更细腻。下丹时,制药人以经验判断时机,把丹一点一点慢慢下锅,快速搅动,使丹药快速融解,此时锅内膏体在丹药不断加入下有黄变红,逐渐再变红黑成色,最后膏体渐变纯黑色方可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厚薄的调整,可分颈肩 腰 腿等不同部位。使用时,用温开水浸泡止微软,用大拇指在衬布上均匀铺开,此时纯手工熬制的膏药用起来不流膏,不粘身,软硬适中,敷贴温软舒适,贴身、透气性好,患者普遍反响佳。每贴敷贴时长可达10——15 天,药效持久有力,对骨伤愈合效果好,经济实惠,是老百姓用得起的放心药、良心药。

膏药传统古法技艺,在豫西南独具一格,并且传承至今。

作为杨家的后人,杨国超从小深受家学文化的熏陶。年幼时,杨国超的父亲是一名在当地十分出名的赤脚医生,因此,有许多人上门求医问药。从五六岁起,杨国超就开始帮助父亲炮制药材,从烧柴火开始,到和父亲一起采药、收药,从在旁观看治疗手法到简单开方,长年累月的耳熏目染之下,杨国超的药学素养也逐渐深厚,这也为他后来坚持守护金汤寨杨氏膏药,传承家学真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研发新型金汤寨杨氏膏贴的同时,杨超不忘培养新的传习人,传承金汤寨杨氏膏药百年以来的古法技艺及文化理念。他摒弃门户之见,广纳弟子,手把手将家族传承百年的膏药的古法技艺传承于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