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第五届“泉州宝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隆重开幕。郝锐昌《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作为特邀展品于伊斯兰馆展出,该项目呈现艺术家近期的化学摄影、基于结晶实验的雕塑与绘画,以及艺术家的“源视角”创作理念。项目中由晶体构成的雕塑和装置、绘画作品,在光线和空间上都呈现出惊奇的美,其灵感源自迈克尔·杰克逊名作《Stranger In Moscow》的韵律。

本届跨年展以“聚宝刺桐”为策展核心,在讨论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轴心、独特的海交方式,呈现中国海洋文化的同时,思考人与自然、时代的深刻联系。郝锐昌《自然的雕塑》系列作为一个为假定中的文化变革所做的开放模型的切片,更全面向大众展示了艺术家视角下关于人与历史、自然联系的思考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泉州宝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

指导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执行单位:青春动漫馆

协办单位:泉州市文旅融合与文化创意协会、鲤城区美术家协会、鲤城区动漫与艺术研究会、小岞美术馆、力合文化、泉州府、歪家艺术商店、万有引力动漫

学术支持: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锐昌《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现场,寇家熙摄

用化学证明曾存在过的空间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物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学实验,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学实验,2023

艺术家常利用化学过程、煤创作,它们均自含神秘的底色与大自然原生的力量,具有亘古的超越性原生生命力。在《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中,郝锐昌利用硫酸铜的结晶原理进行自然雕塑的创作。硫酸铜化学式CuSO₄·5H₂O,分子量249.69,是强酸弱碱盐,由于水解溶液呈弱酸性。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水溶液呈蓝色。

硫酸铜自带天然蓝色,未经人工制作与干预。该项目制作需经过漫长的浸泡与等待 ,在艺术家在长达6个月的结晶过程中,反复出现失败与残次品。但正如郝锐昌所言:“还没到火候,自古人生最忌满。”完美、整齐的工艺并不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家将骨头、花卉浸泡在溶液中,它们与硫酸铜长时间反复交合,形成新的雕塑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相花园NO.3》结晶绘画,直径60cm,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寇家熙摄

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

文丨郝锐昌

结晶是阴阳离子结合的过程,与化学过程的有无转化同性,它们都直应道家的宇宙观与有无、生死转换——对技术语汇的研究更方便我用实验本身回应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化学实验是揭示世界本源的方式,呈现各类事物的原理和本质,与道家思想中的寻求宇宙本质的问道方法具有同一性。

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万物不会平白无故多也不会少,只是以其它方式存在,物质不灭定律,生命消失,只是变成其他东西——艺术恰恰就是在这之间寻找和揭示某种关系。用艺术的方式重新组合实验,就是佐证信仰的重构的合理性,讨论自然和人、科学和信仰的关系。基于化学实验的艺术创作不仅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为社会现场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提供新视角。我近年的艺术实践集中在探索和理解化学实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角色,以及这种艺术形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包括对化学实验的源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创新方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实践研究,并尝试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我希望用化学证明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空间,它让我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本质,不是微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学实验,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痕迹:视觉笔记》系列,硫酸铜、滤纸,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相花园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学摄影,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仿生》系列,化学实验,2023

一个为假定中的文化

变革所做的开放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雕塑》系列,化学实验,郝锐昌工作室供图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当代艺术的根本核心,就是通过全新的表现形式,揭示出社会、文化、情感等种种因素背后潜在的、强烈的交互作用与联系,并想象新的可能。” ——郝锐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雕塑》系列,化学实验,郝锐昌工作室供图

去年初,艺术家曾在厦门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心的观看之道:行动的方法——当代艺术展上透过群体化学实验项目《郝锐昌:化学实验室》将开幕式引入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锐昌:化学实验室》在开幕现场

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郝锐昌

艺术家,常以冷静的批判视角介入创作,探索主题涉及时间的流动性、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无的关系等。近期致力于化学实验作为艺术表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作品被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馆、中国艺术研究院、OCAT深圳馆、鸟巢国家体育馆馆等美术馆或机构收藏。

群展:2023-2024年度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艺术家作品联展,川美虎溪公社;2023第七届保利学院之星当代艺术联展,北京保利时间博物馆;首届奥林匹克(中国)马约翰艺术大展,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2023);“交互的未来——2023深港澳艺术家联展”,深圳罗湖美术馆(2023);泉州宝藏:众神之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当代艺术展(2023);“Inter-Younth国际青年绘画展特别单元”——亚洲时间:韩国独立运动在中国,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馆(2022);OCAT深圳馆当代表演文献开放展——2020 : 整个世界变成了剧场(2020);“另一条路”印度尼西亚行为艺术节,苏加武眉(2019);“热雪”行为艺术季第六回——零下19℃ ,乌兰察布葛根塔拉草原(2018) 。

个展:《郝锐昌:绵延》——2023中央商务区数字3D-Mapping(泉州);《郝锐昌:信仰的背后——煤材作品展》,广东东江粮仓。

合作/投稿/出版:13381187142(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