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对颜色感兴趣,或是色彩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定不会对 CMYK 和 RGB 这两个短语陌生。RGB 是工业界的一种色彩标准,通过红(R)、绿( G)、蓝(B) 三原色的通道变化和叠加,几乎可以组成人类视力所有能感知的颜色。CMYK 则是印刷色彩模式,与 RGB 类似,但出于印刷的限制,CMYK 显示的色彩相较 RGB 就少得多。

艺术家杨冕的《CMYK》 系列作品是在画布上使用大量CMYK不粘连的原色色点来复现中国传统文人画与古代壁画,而《RGB-视觉暂留那一刻》 系列作品则会让你在观看时产生看到电视中「雪花屏」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RGB -视觉暂留那一刻作品no.24,160x90cm,Acrylics on canvas ,杨冕,2023

在他的最新个展“唤醒”中,借由这两大系列的作品,杨冕继续探讨媒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引导观众思考绘画的本质和意义。同时,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与多样体验,也滋养着杨冕的创作,对推动他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冕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199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时,他已经不仅通过艺术作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更做出了个人最早一批有着文化意义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标准”-街头时尚忆,many changing standards ,220x70cmx9,oil on canvas ,杨冕,19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Yang Mian's standard no.1---danielle, oil on canvas, 180x120cmx4, 杨冕,2005

紧接着他便获得了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奖,之后开始游历世界,“挣的钱都投资了自己”。欧洲的艺术机构不仅让他在视觉艺术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更为他打开了建筑、空间世界的大门。他自学了建筑和室内设计,并独立设计了自己的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地,这种钻研精神在杨冕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有着笃定的艺术追求,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苛,工作时不许任何人打扰。为了讨论图像的生产机制,他用数以万计的色点将一张绘画分解。为了一场展览、一个系列的创作,他甘愿付出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除了创作,杨冕还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美术学系教书,希望参与到下一代的艺术启蒙工作中,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当代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术与生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活也包括对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学习。”杨冕喜欢入世的生活,乐于观察身边的人与事。“餐厅评委”、对美食尤其是川菜有着独到见解的他,也在“折腾”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借由杨冕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个人展览“唤醒”于頌艺术中心举办,开眼 Eyepetizer与他展开了如下对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唤醒”——艺术家杨冕个展现场「頌艺术中心」

开眼 Eyepetizer: 在《RGB-视觉暂留的那一刻》系列作品中,你为什么要增加被破坏的“屏幕”效果图像与正常图像并置?被破坏的“屏幕”效果图像才是你视觉暂留记忆的默画吗?

杨冕: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对我来说就是瞬间的记忆,RGB有意识的融合会产生你所想要的图像,如果抛开这个融合,它就是一个分离的状态。我把左边的画挂在工作室的墙上,然后不断地开关射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眼睛有时会产生非常大的眩晕,右边那张不完整的画就是我对左边画作的视觉暂留记忆,然后我用我独有的方法论把它绘制成我的绘画作品。我的作品是双重的绘画,一部分在电脑里画,一部分在画布上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把绘画做到尽量让所有CMYK系列中的点和《RGB-视觉暂留那一刻》的一毫米的线都不融合,让观众的视网膜产生变化和反应,然后我们可以做出观众和作者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可能会让人产生疑问,观众通过艺术品做出比较和思索,这是艺术在今天最重要的功能。艺术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眼 Eyepetizer: 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你一直关注的问题,我最初把这里的“媒介”理解为艺术创作时使用的材料,但又想到绘画也是文化的一种媒介……所以你所指的“媒介”是什么?

杨冕: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主题是“作为媒介的绘画或艺术品”,这和我的理解一致。艺术品是一个媒介,能让观者通向别的学科也许不能到达的地方。媒介不是原生的,而是经过编译的一种东西。

开眼 Eyepetizer: 你感兴趣的、尚未被广泛应用的生产机制还有哪些?

杨冕:从以前的穿戴式3D成像,到现在的裸眼3D成像以及很多类似的东西,我都感兴趣。它们的问题是还存在技术壁垒,没有成为裸眼的机制,而只有裸眼的机制才会成为我们能普遍应用的东西。

开眼 Eyepetizer: 裸眼3D的机制需要科技再进一步。

杨冕:就像最开始割阑尾手术可能是一种小众而冒巨大风险的手术,到现在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术了,以后要转变眼睛的可视机制,可能比现在割阑尾(手术)更容易,更安全。

开眼 Eyepetizer: 前面你也提到了艺术品本身是一种媒介,之前你和 Dior 合作包袋也是媒介的延伸,你如何看待与奢侈品牌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RGB-视觉暂留那一刻 光盒,综合媒介,53x43x15厘米,杨冕,2022

杨冕:品牌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价值观的媒介或推广的载体,我们要努力去用一种方法让时尚和好的文化发生关系,让中国的艺术在其中有更大的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眼 Eyepetizer: 作为在成都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家,你觉得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如何?

杨冕:说艺术生态不如说艺术机制,因为如果说艺术机制的话,我们就认定艺术是有逻辑、有体制、有公认的价值观的。在西南地区,人们比较松弛,这对艺术来说挺重要的。成都人最重要的状态就是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两者一综合,你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生活在西南的艺术家应该修建一条自己的艺术跑道,这条跑道要通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眼 Eyepetizer: 正值毕业季,根据个人观察,美术生(特别是学纯艺的)如果不继续读研,本科毕业后至少有一半处于自由职业的状态,可能会比较迷茫和焦虑等等。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毕业生们?

杨冕: 在我们那个年代,我就知道艺术家不是一个职业,但是有很多东西都需要艺术。比如产业需要文化化,就得有艺术顾问。用学识和教养获得收入的方法很多,前提是你必须有这个学识和教养。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我会清楚地告诉学生,要面对现实,你们很难一毕业就成为艺术家,能够以卖作品为生。

有学生问我,除了艺术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帮我们实现就业吗?我的回答是,新东方的厨师只需要学一年,你干嘛不去做这件事情呢?你读了四年本科,如果再学一年新东方的烹饪,我觉得可以打败99.9%的厨师,立即进入到比较高端的餐饮行业里去。当厨师有什么不好吗?除非你觉得艺术家的地位比厨师高,但那是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够罢了。人们总是把艺术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开眼 Eyepetizer: 当下我们如何通过艺术帮助孩子们建立多元价值观?

杨冕:必须要多看,每天有看不完的世界,你的价值观就会变得更多元。去艺术展览的目的不是要看懂,而是让看成为一种日常。每个星期去看各种看不懂的东西,提出很多问题,那才好呢。

开眼 Eyepetizer: 这次采访我们也想多问点年轻的艺术家和观众关注的问题,就有了前面这些。

杨冕: 那你结尾一定要加一句,“杨冕认为他现在还是一个年轻艺术家”。

作者 - Roey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