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立于2004年的东吴基金,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公募管理规模为255.48亿元,排名100名开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尽管成立近20周年,但其规模却不满300亿元,东吴基金为何“长不大”?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还经历了高层管理的变动。2023年6月7日,东吴基金宣布了新的高级管理人员任命,李素明自6月6日起担任公司的新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

他的能力能否带领公司继续前行?对于李素明来说,这个摊子可不好接。

尤其是考虑到公司最近一年的基金业绩普遍不佳,部分基金的跌幅甚至超过了-50%,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收益表现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2月1日)

这样的业绩表现可能会让有经验的基民转而寻找其他投资选择。

业绩崩溃,光伏策略失误

在2023年的公募基金市场中,尽管一些量化基金表现突出,东吴基金旗下的东吴安享量化基金却经历了惨淡的一年,近一年亏损-54.35%,位于同类产品排名的末尾。这一年,它记录了自成立以来最差的年度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2月1日)

问题在于,尽管东吴安享量化原本采用行业模型和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分散化投资,去年却异常地选择了集中投资于光伏产业链这一激进策略。

注意到,2023年2月基金经理变动,徐嶒离任后王瑞单独管理,此后王瑞单独管理至今的任职回报率跌至-52.65%,业绩表现如此之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2月1日)

根据公开信息,王瑞于2020年8月加盟东吴基金,并从2023年开始负责公募基金的管理工作,目前管理东吴安享量化和东吴安盈量化两只基金,它们的最新管理规模分别达到了0.79亿元和3.45亿元。

信心与现实

东吴安享量化基金在过去一年中遭遇了-54.35%的亏损,主要原因是其重仓投资于光伏产业链。

在2023年,面对光伏行业的波动性,许多专注于光伏主题的基金遭受了较大的回撤。王瑞在年度第三季度报告中依然强调了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包括光伏在内的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和信心。

查看其2023年第四季度的投资组合,可以发现基金主要投资于光伏行业的上下游公司,且投资集中度较高。

具体来看,其前十大持仓股的比例超过了整体仓位的90%,其中有六只股票的单一持仓比例都超过了9%。这一投资策略表明,东吴安享量化对光伏产业链的信心十足,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导致了显著的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王瑞对光伏行业的前景保持乐观,“市场一直诟病产能的快速扩张势必会引发激烈的竞争,一旦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那些资产质量高、现金流好的企业会在下个阶段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毕竟光伏需求的天花板远未到达。”

量化投资:偏离原道?

尤其是在基金合同提及写到“分散化投资”的前提下。此策略的选择让人质疑其是否偏离了量化投资的本质。量化投资理应基于严格的算法和模型,通过广泛的资产配置来降低风险,而不是集中投资于单一行业或主题。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有的公募基金可能会选择特定行业进行量化投资,但如果样本数量有限,这种策略可能不会带来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是策略上的一个失误。

此外,公募量化产品之间的业绩差异显著,实际比较的是各个基金公司在执行量化模型策略和因子选择上的能力。如果一个量化基金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资产配置策略执行,而是专注于单一主题,这可能导致风格漂移,从而引发投资者的疑虑和风险敞口的增加。

人员流失,团队稳定性堪忧

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近年来,东吴基金公司经历了显著的人才流失。

在2019年11月,资管界颇具声望的邓晖担任了东吴基金的总经理,带来了一连串的改革措施。

受邓晖影响,2020年6月,多位来自中银基金的核心成员,包括陈军、邬炜和刘浩宇,加盟东吴基金。不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人才引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

自2020年起,多位基金经理陆续离职,包括付琦、朱冰兵、张能进、戴斌、周鑫怿、秦斌、王立立等七位,以及2021年3月1日离开的明星基金经理彭敢。

后续加盟的几位基金经理也相继离任,邬炜在2023年8月15日辞去研究总监及研究策划部总经理职务。

而刘浩宇在2022年10月卸任专户投资总监,曾在朋友圈表达了对自己职业选择。发文称,“今年36岁,我不想此生碌碌无为,仅有一串串股票代码留下一生印记。从今日起,实业报国,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试验、产业化。”

在这一系列人才变动之后,邓晖也于2022年12月初离开东吴基金。原本市场预期常务副总经理陈军可能接任总经理一职,但东吴基金选择了外部人选,由红塔证券前总裁李素明于2023年6月出任公司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这一决定令市场颇感意外,尤其是考虑到李素明此前没有公募基金行业的工作经历。

2023年12月29日,东吴基金发布公告,陈军因为个人原因离任常务副总经理。

此前,陈军已经卸任东吴兴享成长混合、东吴兴弘一年持有期混合两只产品。

这位曾经的公募老将,2020年加入东吴基金,但在管理基金上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其曾管理的两只产品东吴兴弘一年持有A和东吴兴享成长A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30.40%和-30.7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

如今,东吴基金所面临的团队稳定性和规模增长乏力的问题,是众多成长型公募基金可能经历的发展烦恼。东吴基金需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而新任总经理李素明的到来,能否扭转颓势呢?。

在未来成长之路上能否突围,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