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时候,大米,我很少吃。

因为身为北方人,我对面食有着更为深厚的情感。而米饭,则是极其偶尔才吃一次的食物。和馒头、大饼相比,端起来的饭碗,不如捧在手里的馒头真实,不如刚出锅的大饼滚烫,那种麦香的饱腹感,令我怀念。我妈烙的肉饼,更是一等的好吃。

来到日本以后,所有的面食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除了面条以外,我再也没有感受到,哪种面食能给我带来饱腹之外的欢愉。

便利店里,当然也有面食卖,大大的广告牌写着“中華肉饅”。开始我还狐疑,这到底是不是馒头?哪来的肉馒头呢?

其实,我是奔着馒头去的,结果买来才知道是包子,可包子又没褶,就成了“中華肉饅”。包子就包子,但我咬上一口还看不到肉,再咬上一口,馅是甜的,现在想起来,依然嫌弃那口感。

还有一次,有位日本朋友,曾在中国生活过12年。等我见到他,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附近新开的包子店,特别好吃,很像在中国时品尝到的口味。其实我根本不信他说的,但搁不住那份热情,非拖拽我去尝一尝。

这家店的生意果然好,据说一天只蒸300个包子,根本不够卖,天黑前就销售一空。没尝之前,就能感受到实惠,同样的价格,比便利店的包子大了整整一圈。朋友买来拿给我尝,总体口感尚可,馅里的肉也是粒粒分明,汤汁香泛。我边吃边问老板:好吃是好吃,为啥馅里要放糖呢?老板回答:馅是他自己调的,属于秘方,但是不放糖当地人不吃啊!

从此以后,我放弃了对面食的期待,想呀,再好吃的包子也不过如此了,而馒头更是从没有遇到过。毕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只产水稻的地方,哪里会有面食的受众?从此以后,我开始了专心干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州地区 乡村里的稻田

庆幸的是,岛国米好,犹如以这种方式,做出对面食欠缺的弥补。相对于面食的计较,我对米饭,本没有任何期许和要求。总感觉,拌饭时,菜做可口些,或配上老干妈或泡菜,也足够美味。

吃大米的次数多了,我也开始关注起大米的产地。自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新泻县的大米最好吃,米香味浓郁,其次是北海道的大米,再之后还有产地秋田县和富山县的,也都买过,细嚼起来也都好。

直到现在,我依然能感受到,早已习以为常的米香,口感还在。有时也会默默自问:为何之前没感受到米饭还有香味呢?我只能想起来,家里蒸的大馒头,有着热气腾腾的麦香。

日本的大米好吃是好吃,相对于国内而言,就是价格太贵。随便买一袋米,折合下来也要十几块钱一斤。我已经记不清国内的米价,但知道售价没有这般高昂。

小鹿和女儿刚来到大阪的时候,我就极力向她们推荐,快尝尝日本的大米,口感和之前的完全不同。小鹿尝过以后,证实我没有骗人,她没有像我一样,对面食的执著追求,常听她说到的一句话就是:我焖上饭了。

每吃完一袋大米以后,我总是挑选一个新的产地或品牌,喜欢对比下有何不同。总体相差不多的价位,也没有惊喜出现。唯一感受到明显不同的一点是,不同产地的大米,不能按同等的比例倒入米和水,刻舟求剑的话,米饭时常焖不熟。买到过一种大米,和往常相同的重量,可就是特别的扛吃。

日本人对粮食,有迷信般的崇拜。我常在餐馆看到日本人吃饭,就餐最后收尾时,一本正经地端起饭碗,用筷子将碗内的米粒,很认真地,一粒一粒吃光,再向餐馆老板道谢,然后满意着离开。

这或许是和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女儿上幼儿园以后,中午是在学校吃饭。现在,她也改变了剩饭的习惯,晚上吃完饭以后,会把吃得干干净净的饭碗捧给我看。

再者,可能因为大米的品质好,所以日本人就餐时,对菜品并没有太多要求。吃饭时的菜肴,可称极简,几块豆腐,一盒纳豆,几片海带,一小碗蔬菜沙拉,一小碟炸鸡块等,都是饱腹的佳肴。甚至我们当作主食的饺子,日本人也毫无违和的就着米饭同食。拉面吃不饱的话,再要上一碗米饭,和着汤汁一起下肚,也是日本人常有的吃法。总之在他们眼中,米饭像是唯一主食,寿司,或者饭团,仅稍一点缀,就是他们自认的美食了。

日本人对粮食的崇拜,可以上升到对万事万物行动的指引。而选定“黄道吉日”的这一天,又被称为“一粒万倍日”。在日本的历法上,“一粒万倍日”的寓意大吉,“一粒”指米,可以生长出万倍的稻穗。古代,在这个日子里,农民会开始播种,商人会开店做生意。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一粒万倍日”变得包罗万象,寓意也更丰富起来,成为了万事顺遂的吉祥日子。

之前买米,我都是习惯在超市里挑选,种类繁多,选择丰富。而最近一次,我是在路边偶遇的一家米店,购买的散装大米。

那天我从物流中心,寄完快递回来路上,刚巧路过一家米店。米店开在很窄的巷子里,既不招摇,也不热闹。米店门前货架上摆放着各产地大米的样品和售价。环顾米店褪了色的招牌,还有墨迹模糊的价签,不大的铺子,显得沧桑,且具有年代感。米店的对面,也悬挂着相同的招牌,是存放大米的仓库,有两个工人正在机器上忙碌着装米。

狭窄的街上,只有我一人骑车路过。在我经停,查看大米样品的时候,店内的伙计赶紧迎了出来,问我:要买米吗?

仓库里的两个正在作业装米的工人,也出来热情着和我打招呼。我的到来,像是出其不意,使得他们三人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巡视一周,我还是选择了产地新泻县的大米,并说明要购买十公斤的请求。那两个工人一遍遍向我说着感谢,然后就跑回仓库,装米去了。

在等候的间隙,看店的伙计突然说起了中文来。虽然他仅会有限的几句问候语,但我能感受到,他在用尽平生所学表达着对我一位新到客人的欢迎和感谢。

期间他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这家店的?你住在附近吗?

这句话,几乎我光顾任何一家沿街商家,都会被问及相同的问题。不管是就餐,购物,或是理发的时候,对于新到的顾客,他们总会特别留意。

记得有次我肚子饿了,刚巧路过一家韩式料理店,去解决温饱。就餐结束,我选择网上支付费用,付款以后,可能是因为系统故障,那个掌店的老人查询不到我的付款记录。等他打电话确认我付款成功以后,十分抱歉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这家店的?

我回答:路过。

他又问我:你住在离这很远的地方吗?

我点点头,表示肯定。

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的失落。他大概是意识到以后我不会再次光顾了。

同样对于新顾客的重视,去居酒屋喝酒时,只要第一次告诉店长,我不要加冰块的威士忌,那在此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再次光顾,不用再做刻意提醒,威士忌里就不会再有冰块了。虽然我偶尔,才去那家居酒屋喝上一杯,但是那里的店长,就清楚记住了我的要求。

而这次在米店买米的时候,那个店员,得知我住在附近以后,赶紧跑回屋子,拿来一本挂历送我,说:上面有地址,随时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员赠予的挂历

结账时,我在钱包内翻找着恰好的零钱。店员告诉我:万元大钞也没关系,可以找零,完全没问题。

他们把大米帮我捆绑在车架上,结结实实的,然后又一并说着感谢。离开时,店员突然用中文大喊:你辛苦了。当时我感觉好笑,这纯属是用日式思维对中文的表达,想起和日本朋友每次见面,他就用中文问候:最近身体没事吧?一样有趣。

回到家里以后,我和小鹿讲起,在米店购买大米的事。我说:你知道吗?那个店员会讲中文。

她问:是美女吗?看你笑得多么开心。

我说:不是不是,三个店员全是男的,但比在超市买米让我感到开心。我消费的金额,和享受到的服务极不匹配。

其实吧,有时候我觉得大米好吃,也不仅仅是因为大米,有空气、阳光,还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