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怀光算的上是根红苗正的大唐军二代,他祖上是被大唐迁徙到幽州的渤海靺鞨人,他家的转折发生在他老爹时期,他老爹在朔方军当兵,由于战功显赫一路干到了将军,于是朝廷赐他国姓并取名李嘉庆。李怀光出生于公元729年,此时正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也正是边塞军人出人头地的年代。李怀光从小就在朔方军中混,出众的砍人手艺让他很快就混出头了,成为朔方军一名小有名气的响当当。

他的人生转折是从跟对领导开始的,这个跟他上下想得的领导叫郭子仪。郭子仪这个人能力没得说,但是带兵他有一个短板就是为人过于和气,以致手下军纪不严,而强军的重要指标就是军纪严明。于是郭子仪就提拔了李怀光。李怀光为人严肃,不论对内对外杀起来人来眼睛都不眨,对待敌人如烈火一样残酷,内部管理的时候,胆敢有人犯法哪怕是亲戚他也照砍不误。在他的辅佐下,郭子仪把郭子仪带成了天下第一强军。在这个过程中,李怀光的官做的也越来越大。公元771年(大历六年),42周岁的李怀光升兼任了御史中丞,转年(公元772年),又兼任了御史大夫,加为军都虞候。公元777年,李怀光48周岁,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转年也就是公元778年再次以原来的官职复出,并且兼任了邠、宁、庆三州都将。

他的人生第二次转折发生在公元779年,这一年唐代宗病逝唐德宗李适即位,此时大唐终于迎来了和平,已经80多岁的郭子仪的退休申请终于通过了,唐德宗给了郭子仪一个尚父、太尉的荣誉称号就让他退休了。而郭子仪原来所统领的兵马地盘则一分为三,其中作为郭子仪副手的李怀光分到了刑部尚书,兼河中尹、邠州刺史、邠宁庆晋降慈隰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等使。从此以后50周岁的李怀光开始了独当一面。

郭子仪去职之后,大唐的老对手吐蕃立刻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李怀光将驻扎地选在长武城,这个长武城位于原州前端、临近泾水、俯视交通要道,是吐蕃进攻大唐的必经之路,吐蕃试探了几次发现长武城不好啃,就暂时按捺下了对大唐用兵的冲动,大唐就这样丝滑的渡过了郭子仪离职后的震动期,大唐暂时迎来了和平时期。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80年,泾原四镇节度使段秀实被宰相杨炎排挤丢掉兵权。唐德宗想在原州构筑要塞防范吐蕃进攻,于是就让李怀光兼任了泾州刺史、泾原四镇北庭节度使。李怀光上任之后就砍了出身朔方军的老兵痞刺头温儒雅等人,泾州兵在惊惧之下推举刘文喜发动反叛。唐德宗登基之后就立志于收拢兵权,对这种动辄兵变的行为零容忍,于是派朱泚和李怀光共同讨伐刘文喜,二人一波就平定了泾州叛乱。战后加封李怀光检校太子少师。如果不出意外,李怀光逐渐成长为大唐朝廷嫡系核心将领。

但是一切的意外发生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年轻气盛的唐德宗在根基未稳之际就着急忙慌的发动了削藩战争,结果引发了四镇之乱。但是唐德宗低估了河朔军阀的战斗力,他计划中半年就可以解决的战争硬生生的拖了拉锯战。而激增的军费让唐德宗不得不临时加税,搞得大唐朝廷核心统治区的关中一片哀鸿遍野,就连长安百姓都开始敌视朝廷。到了公元782年,原本大唐一方的朱滔、王武俊因不满朝廷不但不奖赏他们还夺了他们的地盘而转向支援田悦,让原本日薄西山的田悦再次支楞起来,跟大唐的平叛军打了一个旗鼓相当,战局陷入胶着。唐德宗不得已之下,让李怀光带领朔方兵步骑一万五千人马增援河北战场。叛军的战斗力真的不是盖的,李怀光所部刚刚抵达战场,连大营都没来得及扎,驻扎在惬山(今河北大名北)的朱滔就对李怀光发动了袭击。李怀光也是个暴脾气,让部下扔下行李就迎着朱滔杀了上去,朔方军把朱滔的平卢军一顿暴捶,并反杀夺取了朱滔的大营。正在这时,叛军王武俊带着骑兵增援朱滔,一看混乱的战场武俊带着骑兵就冲入朔方军,将朔方军截为两段。朱滔趁机反攻,将李怀光击败。当天夜里,田悦掘开永济渠,把驻扎在低处的李怀光的大营冲毁。李怀光被叛军的三板斧打懵逼了,只能跟着马燧等人退守魏县。双方再次陷入对峙。

正在双方打消耗战的时候,再次传来噩耗,公元783年十月,长安发生泾原兵变,皇帝逃往奉天,朱泚在长安称帝。德宗派太监前往河北号召兵头们带兵勤王。接到诏命之后,54周岁的李怀光让部队立刻出发,火速赶往关中勤王。当时道路泥泞士兵多有怨言,李怀光不顾年高深入队伍鼓舞士气,朔方军从蒲津渡过黄河直奔奉天而去。在醴泉朔方军遭遇朱泚前来拦截的骑兵部队,被朔方军一顿胖揍。此时李怀光也受到了消息,奉天城眼看就要陷落了。情急之下,李怀光派手下偏将张韶先行一步,前往奉天报信稳定人心。张韶也是个狠人,他日夜兼程来到奉天城下的时候刚好赶上叛军攻城,他混到叛军攻城队伍,躲过城上射来的箭矢、爬过壕沟,站在城根就扯开脖子大喊:“城上的兄弟,我是前来勤王的朔方军的偏将张韶,我们的勤王大军马上就要到了。”城上的士兵一看是自己人,立刻扔下一根绳子,张韶顺着绳子爬上城头的时候,张韶已经被射的跟刺猬一样。唐德宗在接见了张韶,了解了朔方军的勤王部队已经不远之后,立刻让张韶来一个绕城一周,奉天的守军在看到之后知道援军马上杀到,士气大振。

城下的朱泚也知道此时就是跟时间赛跑,也加紧了攻势玩命攻城。李怀光在鲁店再次击败朱泚所部,面对近在眼前的李怀光,朱泚失去了取胜的信心撤回长安。奉天城里的唐德宗终于长出一口气,他知道朔方军再不来奉天城恐怕撑不过三天。但是随着朱泚撤走一条消息传遍了奉天城。原来李怀光在勤王的一路上,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人,说天下之所以败坏都是这群小人惹的祸,等他解了奉天之围之后一定要请求天子把他们都咔嚓了。卢杞知道如果让李怀光进了奉天城,那个时候李怀光提出要杀自己,皇帝是没办法拒绝的,于是就让德宗命令李怀光不要来奉天了,赶紧去追击朱泚。

李怀光的人生在这个时候再次发生逆转,如果他进了奉天城,挟救驾之功,如果当众提出诛杀卢杞等人,这事也就成了。可是他在没有控制朝廷的前提下,仍然整天写公开信要求唐德宗杀掉卢杞等人,唐德宗也不愿意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将的面子,就象征性的罢免了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人。如果事情就此为止也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李怀光觉得自己被糊弄了,仍然坚持要求朝廷给自己一个说法,一直逼着唐德宗杀掉自己的心腹宦官翟文秀。这个时候双方关系已经发展到非常紧张的程度,李怀光已经从义愤填膺有点倚老卖老的老臣发展为干预宰相任免并以武力威胁朝廷的跋扈将军了,而唐德宗对于这样的老将素来是没有任何容忍度的。李怀光立刻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深深的恐惧被朝廷事后清算,于是在打下咸阳之后对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就不动了。就连名将李晟多次催促都没有效果,此时李晟就开始权衡李怀光谋反的可能性了,并把自己的分析报告给了德宗皇帝。

唐德宗虽然这种可能性不高,但是一直被朝廷信重的朱泚都能谋反,李怀光谋反的可能性怎么能被排除呢?于是他决定两手准备,既然李怀光说叛军势大,德宗决定从吐蕃借兵平叛。但是吐蕃的宰相尚结赞觉得唐德宗的没啥信誉,他公开提出只有得到李怀光的签字,他才会相信战后唐军会兑现诺言,这样他们才会进军。于是德宗又派翰林学士陆贽前往劝说李怀光签字。李怀光对于跟吐蕃联合作战是万分抵触的,第一他觉得这是唐德宗对他不信任的又一个表现,第二,作为一个跟吐蕃人打了二十多年的大唐军人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跟吐蕃人一起剿灭自己的同胞,虽然朱泚是叛军。他就梗着脖子不肯签字,有一天陆贽再次前来逼迫李怀光签字的时候,最笨的李怀光直接掀了桌子指着陆贽鼻子骂道:“老子就是不签,你能耐我何?”德宗皇帝对这个为大唐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无可奈何,于是拿出他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奖赏来安抚李怀光,公元784年二月德宗给李怀光升到了武将的最高官职“太尉”,还派人给他送来了丹书铁券。但是这个举动让一直深陷恐惧的李怀光直接暴怒,他劈手夺过铁券仍在地上,指着使者的鼻子骂道:“咱们大唐的惯例,只对那些谋反的人才会颁发铁券。如今也给我老李送来铁券,朝廷是这么笃定我老李要谋反吗?”看着满眼怒火的李怀光,使者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出一声。至此双方的信任荡然无存。

自从李怀光消极怠工以来,朱泚就派使者联络李怀光,并许诺只要李怀光肯叛唐,他愿意分一半天下给李怀光。李怀光一直举棋不定,至此李怀光终于决定叛唐。之前李怀光派部下韩游瑰带兵到奉天协防保护德宗,此时李怀光给韩游瑰去信,让韩游瑰动手端了德宗的小朝廷,韩游瑰直接把李怀光举报了。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韩游瑰动手的消息,李怀光再次派出使者催促韩游瑰动手,结果信使被朝廷逮捕了,这回李怀光谋反证据确凿。李怀光一看彻底骑虎难下了,于是竖起反旗。结果他不是直接攻击奉天将朝廷和皇帝抓在手里,他反倒公开放出风:“我李怀光准备跟朱泚联合谋反了,皇帝陛下是否可以躲躲呢?”德宗皇帝一盘算,此时要独自面对朱泚和李怀光的联军是绝无取胜的可能,于是立马搬家去了梁州。

朱泚和李怀光的联合对大唐在关中战场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二人都是天下闻名的宿将。朝廷惊恐之下,将安西和北庭之地全都许诺给吐蕃人,成功引入吐蕃这个外援。但是事情并没有向李怀光预料的方向发展,李怀光这边一举反旗,他部下将领纷纷倒戈回到大唐,唐朝对于这些回归的将领给予了超高规格的奖赏,韩游瑰、休颜等人都被任命为节度使,李怀光直接就陷入被动。此时朱泚也给李怀光一击背刺,原本是合作伙伴相称的朱泚竟然摆起了老大的架子,直接给李怀光下命令让他跟唐朝死磕,李怀光怒气值拉满,直接拉着队伍回老巢河中去了。他盘算着只要自己手里有兵有地盘,战后朝廷也会默认自己割据的事实,这样自己也能得个善终。

但是李怀光忘了,人们对于汉奸的憎恨往往超过敌人,德宗皇帝可以容忍河朔三镇的叛乱,因为安史之乱后他们就不归朝廷所有了。但是河中不同,首先河中的位置就抵在关中的咽喉上,第二,河中是在安史之乱就被朝廷经营成重要的兵源地和税基,失去了河中朝廷就彻底无法对藩镇形成优势了,第三河中是朝廷可以有效掌控的少数几块领地,让河中独立那是从朝廷身上割肉。于是唐德宗在李晟收复长安自己还没返回长安的时候就派使者去见李怀光,李怀光身着素衣以待罪的姿态接见了使者,姿态摆得足够低了。原本李怀光以为只要自己给了朝廷台阶这件事就可以揭过去,但是使者一开口就说:”太尉,继续领兵你就不要想了,在你的部下中找一个可以接替你的人吧!”李怀光当场石化,他没想到朝廷在敢于直接翻脸,震惊、失望瞬间转化为怒火,他的部下们一拥而上把使者砍成肉泥,然后立刻整军备战准备用拳头逼朝廷承认自己。

唐德宗李适回到长安之后,立刻打出手中所有的底牌,派出浑瑊为河中节度副元帅,河东节度使马燧、镇国军节度骆元光、邠宁节度韩游瑰、鄜坊节度唐朝臣围殴李怀光。李怀光很快就招架不住,领内各城纷纷失守,其本人也被唐军团团围在河中城内。785年秋天,绝望的朔方军将士砍了李怀光的脑袋开城投降了。经历了四镇之乱、五镇称王、泾原兵变、李怀光叛乱之后,唐德宗李适成熟了很多,他没有泄私愤将李怀光满门抄斩,而是在他家族中找个男孩承续李怀光的香火,还特意赏赐了一座庄园和一座府邸,作为李怀光的老婆王氏被发配到澧州。李怀光的人头和尸身也得到了好好的安葬。

公元789年,为了安抚人心,唐德宗开始大规模的表彰为大唐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已经败落的家族他都予以存续香火封赏后代。赏到李怀光的时候发现,李怀光的儿子们已经死光了,老婆王氏还在流放,于是赦免了王氏。由于李怀光没有直系子孙,就把他外孙燕八八改名李承绪继承李怀光的香火,授左卫率府胄曹参军。

总结:

1、看历史人物,一般都是在40左右岁开始崛起,一般50岁左右走向重要领导地位。

2、李怀光是个很矛盾的人,他这一辈子都在做忠臣孝子,但是晚年却走到朝廷的对立面,这让他内心非常的纠结、矛盾,所以在造反的时候极度的犹豫、左右摇摆,做出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

3、信任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在职场中人一辈子都面对这个问题,需要尽可能的获得自己的领导、同事、下属、合作伙伴甚至对手的信任。绝大多数人都嘲笑海瑞的食古不化,但是没有人怀疑他是个清官,没有人怀疑他会造反,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李怀光在手握重兵,掌握皇帝和大唐朝廷生死存亡的时候、在没有自立的想法的前提下,却没有获得朝廷、皇帝、同僚的信任,这不得不说很可惜。他原本可以称王大唐的一代名将,但是最终却落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悲可叹。对于普通人来说,用心打造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人设,让别人觉得自己的行为可预测、可靠是至关重要的,用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概括这种情况叫“信誉”,否则一旦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你会让可以决定你命运的人对你陷入猜疑链,进而影响人生的走向就十分的不划算。

4、李怀光的一切悲剧都来自于他越权干涉朝廷官员的任免,甚至包括皇帝身边的宦官他都要管,当不如意的时候,他甚至直接威胁皇帝,这在任何的组织中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都是作死行为。作为职场人员,常常会犯把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罪于掌权的CEO等少数所谓的坏人,但是这未必是事实,同时跨专业的批评大部分时候是毫无意义的。唐德宗李适重用卢杞是为了解决糟糕的财政,杀了他们有谁能接替他们呢?重用他们是饮鸩止渴,不用他们是立刻死亡,唐德宗会怎么选?如果李怀光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军事上,他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撼动的,如果他也仅仅是停留在嘴炮上,哪怕指着鼻子骂卢杞等人,也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可是他直接干预政务、财务工作,专业不对口,提出的意见又不可行,德宗又怎么可能采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