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扭曲)(阴暗地爬行)”

"我是猴子(变成猿猴)(抢夺路人的香蕉)"

"没错你是个明白人我明白你明白的意思我也是明白人"

——摘自大学生网络用语

“发疯文学”,是后疫情时代,诞生于年轻群体(含低年龄段)中的产物,与更早年间的“神马都是浮云”、“GG、MM”等,同属于网络用语

但后者因时代的局限性,所创词句多带有较为浓重的乡土气息和生涩幽默

而前者则是以一种“荒诞、抽象”的语言风格,平滑地浸润进各个年龄段,再结合各个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的推动

一种近似于胡言乱语的文学类别,在青春的平原上冉冉升起

01

人为什么会发“疯”

人类历史上诞生过不少有名的“疯子”,光是中国的孙膑、朱棣、司马懿等载入课本中的人物便能看出“疯”亦是一种智慧

西方的梵高、达芬奇更是将“疯子”带入了褒义词的范畴

而现代流行于年轻人群体中的“发疯”又是什么呢?

请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 无序 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

同样是年轻人渲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创作门槛低且逻辑无需严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河南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从上面的文字中不难看出现代年轻人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庞大的压力来源

可能是学业上的坎坷,又或许是即将面临社会的焦虑,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

“尚未配妥剑,出门便已是江湖”,俨然成为一种常态

于是间歇性的“发疯”,便成为多数人选择宣泄压力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发疯的本质是创造

“发疯文学”是否能脱离网络,成为现代文学板块中的一角拼图?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但就年轻群体的反馈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发疯文学”的创造性和可读性

而纵览历史,同样有人将作品引入世人眼前后,被冠以“疯子”之名,他就是达芬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在艺术与科学的交汇处追逐奇异旋律的狂人,他的名字,注定闪耀在文艺复兴的光辉中

在他的画布上,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我们看到了深不见底的神秘;在《最后的晚餐》中,餐桌上的安静和动荡仿佛在争夺着主导权

他用画笔创造了一个个独特而不可知的世界,被人们赞誉为艺术的极致之作

然而,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一些异常主题,让一些人将他戏称为“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达芬奇的素描中,我们发现了神秘的机械人、异形的人物,甚至是超越自然的幻想

这些奇异的形象仿佛是他心灵深处一场无法言喻的对话。他的笔触,宛如舞蹈的音符,在画布上跳跃,奏响一曲奇异而美妙的旋律

或许,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创作,让人们感觉他是一个游离在理智与狂热之间的疯子

而在他的生活中,达芬奇的行为更是引人瞩目。他独来独往,沉浸于解剖学的研究,挖掘人体奥秘的同时,或许也探寻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他对于自然、宇宙、生命的追求超越了时代的认知,让他显得有些超然,不羁于世俗的桎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达芬奇是一个真正的“疯子”

他的行为和作品背后,蕴含着对世界深刻的思考和对未知的渴望

他是一个用创造力拓展边界的梦想家,是一个追求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先锋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独特,才使得他的艺术之光照亮了后人的创造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疯完后记得打扫情绪

保持情绪稳定并非易事,每天会遇见的古怪事或者糟心事,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情绪泛起波澜之后,给自己一些平复的调理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保持情绪稳定的秘诀

秘诀一:观照内心

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坐下来,深呼吸,聆听内心的声音。在这片宁静的时刻,你会发现情绪的源头,了解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观照自己,是理解自己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诀二:寻找支持的港湾

人生的旅途,不是孤独的征途。和亲朋好友分享内心的感受,建立一个真诚的支持系统。有时,一个温暖的笑容、一句深情的话语,足以让心灵得到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诀三:心流的艺术

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活动中,沉浸在创作、音乐或者舞蹈中。在这个心流的过程中,忘却外界的喧嚣,让心灵得到沉淀和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保持情绪稳定,是一场持久的修行

发疯,是一次次间歇性、充满激情的派对

二者循环往复,在过程中,我们或许会迷失,但正是在迷失中,才能发现更广阔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