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反复讲了,空方的逻辑已经是明牌,高供应、出口受阻下游补库不及预期导致累库加快、2024新投产能集中在一季度、2-3月春耕用肥需要占比不大、煤价2-3月淡季有走弱的预期。

目前多空矛盾比较激化的问题,仍然在于库存累积问题,以及目前下游低库存的状态下,2-3月农需时节下游到底会不会补库?另外前几天隆众研究员有一篇文章提到去年4季度有60%的产量增幅,但却没在尿素企业库存上看到有明显的增量,这部分量到底去了哪里?这也是去年四季度一直没有真正下跌的主原因。看似前后两者不搭边,但却有着莫大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去年的9月因为印标的原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眼看又到了淡储的周期,所以中农集团开始喊话,并且海关方面也配合收紧了出口。虽然盘面经历了一波跌幅,但由于库存一直没有明显增加,所以跌至一定的低位又拉升。前面讲到9-5月是淡储季,中农在9-10月的价格低位中应该补了不少储,因为保供保耕是zz任务,是不容有失的,所以绝对价格上不存在高低之分,这点上我是不同意上面隆众观点提到的价格风险。这里也就解释了为何四季度高供应的情况下,尿素企业库存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累库的原因,因为库存转移到了国储库。

我从1月18日CCTV13新闻上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该新闻提到 供销社承担了45%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及近80%省级化肥储备任务,而且跟很多重点生产企业对接了业务合作,并且一直规划在建储备库及农资配送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个库存早就从企业的厂库转移到了国储库,所以第三方机构没办法统计到具体的量。另外这也解释了为何补库需求如此清淡的情况下,尿素企业库存也没有累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现在贸易商、农资站库存这么低,多头期待的 2-3月是不是要补库?答案也是否定的!这里同样在新闻里也能找到佐证。目前国储分公司几乎的储备量已经充分足够保障春耕期间的农用需求了,而且人家还打通了农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啥意思?就是现在化肥的销售模式已经改变了,从之前的To B 到现在的 To C 。以前采购流程是化肥生产企业—中间商(市县镇一二三级代理贸易商、经销商)—农资分销站—农户。现在直接是由供销社旗下的中农集团协调,统一采购分别在各地入库,各地再统一分销出库至具有合作资质的县镇一级的农资经销商,几乎当天就分发到农户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当于目前是去掉了中间商赚差价,按照以前的逻辑去统计中游库存肯定是低库存,甚至去看终端的农资站也是低库,原因就是人家到货就直接分发到农户手中了,而不再是以前的囤货待售模式了,这预计与GJ的保供保粮任务有关系。另外也就解释了今年为何套保的仓单在历史高位,原有的生意模式改变了贸易商只能通过低买现货做成仓单去盘面套保赚取差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到这大致也捋顺了。就是活提前都让供销社干完了,经过人家精准的调研,各地农户春耕所需的化肥也都提前备完了,随时保证可以在农需时节精准的投放到农户手里,保证耕地和粮食化肥供应的安全。那么本来2-4月化肥用量只占全年的20%,还能期待在节后高供应的情况下,农需能有超预期的改善嘛?那么就剩下游复合肥、三聚氰胺、工业板材的增量了,首先这部分用量占比只有30%左右,而且复合肥目前也是高库存状态,可谓是捉襟见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期间大部分尿素企业保持生产不停工,节后累库也是大概率事件。但要大跌,还需要煤价下跌的预期配合,毕竟生产利润在这卡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上次讲铁水量的逻辑后,又一次通过cctv新闻找到了佐证。每次我都告诫自己每一笔开仓交易都不能带着一知半解,必须多渠道获取信息,拆解把逻辑给捋顺了再做。

文章只渡看得懂的有缘人,就好比查理芒格说的那句: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他的人

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