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李虹锐小朋友吗?

可能对这个名字很多人都非常的陌生,但如果说到有个小朋友因为意外获得老师颁发的奖状而激动到泪流满面,我想很多人就能想起来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都不缺少鼓励教育、赏识教育。

为了鼓励更多孩子,不少老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名头来给每个孩子颁发奖状。

这种在很多大人眼里看来多少有些“糊弄”的伎俩其实在很多孩子眼中却是非常有意义的。

谁敢说小虹锐们不会因为这样一次的“故意为之”的肯定而变得更加优秀呢?

事实上这种方式在心理学、教育学上都是有非常健全的理论依据的,且在实践中这样的教育模式通常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总有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同。

比如这个期末,一位山东的小男孩因为得到的奖状跟学习没有什么关系,竟然直接把奖状给撕了并还给扔进炉子里烧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想要考个什么”的问题,小男孩坚定地回答“三好学生”“学习标兵”“进步之星”。

我真的是太喜欢这个孩子了。

实际上我也认识这样一个的孩子。

我认识的那个孩子有一次也是得到了“含金量”较低的奖状。

只不过不同于视频里的孩子,我认识的那个孩子则是拿到奖状之后就直接把奖状给撕了。

从那之后这孩子就真的非常努力学习,并且直接学到了学校前几名,且最后也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尽管这孩子还没高考,但就其目前的排名以及表现来看,考个排名靠前的985是绝对没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孩子是“着相”了,因为他们的表现显得过于看重荣誉。

其实不然。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我非常想得到,除非是非常小的小孩,否则很多人总会“羞于启齿”,尤其是这些想得到的东西跟荣誉、利益尤其是跟金钱、地位等相挂钩的时候,表现的更为突出。

不好啥意思”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中其实是随处可见的。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通常来说在没有刻意破坏的情况下都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上看小孩子是看重荣誉,但实际上是他的自尊心在发挥着影响。

我们无从探究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突然之间对学习这件事情事情看重了起来,但我们却有理由相信,一旦一个人对学习这件事情看重了起来,那离着他不断进步就已经不远了。

不要担心“任其发展”这种事情。

毕竟父母、老师都不是摆设,只要父母和老师都不是极端的人,那么任谁都应该知道这个时机恰恰就是我们正面引导的绝佳时机。

表达我们的认可、信任,送上我们的鼓励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要说什么孩子的格局太小,没有上升到某个诸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度。

格局这个东西是一步步提升的。

随着不断地学习,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会在不断提升,而所谓的格局也会自然发生变化。

任何人从小开始,其格局也不过都是从“让爸爸妈妈表扬”开始,但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人们的格局也在一步步打开、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我们常说的肯定教育、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上面,我们这些大人们提倡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不就是希望通过做这些能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吗?

就在孩子“烧奖状”的那一刻,孩子的内驱其实就已经初现端倪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维护好、引导好,谁敢说这不是真正“逆袭”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