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琦子(富书专栏作者)

之前,刷到一个视频。

视频中,包子妈妈说:“小包子,我昨天在楼下看见一个小朋友因为太生气,用力拍打自己的脸,感觉好吓人。”

小包子淡定地回答:

“那他妈妈一定没有教过他生气时可以做这三件事情。

1、用语言表达愤怒,生气时大喊我太生气了。

2、用动作+语言表达愤怒,生气时可以边跺脚边喊,我太生气了。

3、描述自己的情绪值+主动请求帮助。我的生气温度已经到100摄氏度了,我需要帮助。”

听孩子说完,妈妈开心地赞扬道:

太棒了,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地表达。

视频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我不禁问自己,孩子发脾气时,我到底是怎么做的。

不得不承认,大多父母都选择了立即制止,却很少有父母,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式沟通”。

其实,孩子发脾气,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沟通方式

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表达愤怒,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

看过这样一段视频:

一个孩子,3、4岁的样子,突然发飙发狂,只见他不断朝妈妈吐口水,用手拍打妈妈,甚至搬起板凳砸妈妈。

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妈妈无法理解,于是生气地朝孩子吼道:

“你是想砸死我吗?为什么突然发火?”

哪知孩子非但没有停止乱发脾气,反而再次费力地朝妈妈袭来。妈妈一把抓住孩子,这才发现孩子的裤子尿湿了。

武志红号上小男孩多多的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下雨,学校原本定去公园的计划取消了,多多因此感到烦躁不安。吃饭的时候,他开始胡搅蛮缠。

妈妈百般哄劝,多多就是不动筷子,嘟着嘴非要吃饺子。

出于心疼,妈妈煮了多多最爱的韭菜饺子,但他只吃了一口,就喊难吃,又哭闹着换吃汤圆。

结果妈妈的耐心被磨完,不再依着多多,没想到孩子却更加无理取闹,一边哭闹,一边扔碗摔筷子。

所以,你看,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且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无法解决外界困境或无法表达清晰内心的混乱。

脑科学中有项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渴望秩序,右脑主控情绪。

孩子出生时,情绪脑已发育完善,然而逻辑脑则需要到30岁之后才能发育完成。

遇到问题,孩子一旦无法正确应对,情绪脑立刻被糟糕的感受所吞噬,可惜逻辑脑此时并不能把思路理顺,最终导致出现行为偏差。

发脾气是表象,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我遇到困难了,我解决不了,我需要帮助。

父母眼中的无理取闹,很大一部分是孩子寻求帮助的沟通信号。

亲子教育,少的是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孩子,多的是没耐心弄清缘故的父母。

父母的回应方式,决定了沟通质量

生活中,相信你一定见过这样的父母。

孩子一旦发脾气,他们要么言语阻止,要么暴力终结。

孩子为了某个东西撒泼打滚,他们因为顾及面子,只好选择顺从。

更有一种父母,估计你在网上也看到过,孩子歇斯底里地哭泣,他们则选择淡定围观。

以上种种回应方式,其实是错误的,最终可能养出了一个病态的孩子。

这些孩子长大后要么暴躁易怒,自卑又懦弱,要么顺从,成为讨好型人格,要么通过自残,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就像心理治疗师彼得·莱文所说:

“未被处理和释放的能量残渣会被困在神经系统中,它们伺机报复,会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严重破坏。”

绘本《倾听孩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弟弟过生日,妈妈送给弟弟一份礼物,但当弟弟看到礼物的那一刻,却崩溃大哭。

他朝妈妈吼道:“为什么要送我这种礼物,你只爱哥哥,根本不爱我。”

妈妈并没有急于训斥孩子,她意识到,孩子之所以如此咆哮,是因为这个礼物和她上次送哥哥的差不多。

她看到了弟弟愤怒的情绪背后,其实想要表达的是:“你不爱我”。

妈妈温柔地向孩子解释道:“我很遗憾你不喜欢这个礼物,但我确实想要送你一件好礼物。我非常爱你,绝对不会伤害你。”

最后,妈妈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非但没了怒气,反而开开心心地接受了礼物。

作家雷布斯说过:“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解决问题。”

唯有父母的爱,才能克制孩子内心的躁。

父母之爱子,不是给予他丰盈的物质,不是强制他改变,更不是任他自生自灭,而是积极正面回应,帮助他成长,最终学会独立应对生活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导孩子正确发脾气,是父母给孩子最高级的教育

《最强大脑》节目中的北大教授魏坤琳说:“每次孩子闹情绪,我一点都不生气,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脑整合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正是父母引导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1、描述情绪,帮助孩子安静下来

情绪识别,是孩子迅速冷静下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仅仅是给情绪指定一个名字或者贴一个标签,就可以让情绪平静下来。

因此,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给孩子的情绪命名显得尤为关键。

父母可以尝试这样说:“我看到你在摔东西,你是因为……,感到生气吗?”

还有一种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带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头脑特工队》。

剧中,孩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脑袋中存在5种不同的情绪小人,乐乐(快乐)、怒怒(生气)、忧忧(悲伤)、厌厌(厌恶)、怕怕(害怕)。

每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问,你脑袋里的怒怒是不是出来了。

爱孩子,就帮孩子看清自己的情绪

2、接纳情绪,避免孩子淹没在情绪洪流之中

情绪是自我的延伸,承认孩子的情绪,等于承认孩子自己。

尤其孩子的自我尚在形成阶段,他最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当孩子发脾气,父母尽量不要带有任何的评判性言语。

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很生气,发泄是可以的哦,但你记得不要伤到自己。我会在这里一直陪着你,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哟!”

孩子在无助的时候,被肯定,看见和支持,才能不被巨大的情绪所吞噬,避免形成创伤和情结。

3、复述情绪,整合孩子的情绪脑和逻辑脑

《全脑教育法》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4岁的凯蒂,非常喜欢上学。可有一次,她在学校突然生病后,就开始闹着不去学校了。

爸爸托马斯明白了凯蒂的心路历程:学校=生病=爸爸离开=害怕。于是爸爸决定,帮助孩子整合自己的情绪脑和逻辑脑。

他先引导孩子回忆了很多学校好玩、有趣的地方。

随后询问孩子:“我知道你不愿意去学校,是因为你在学校生病了,对不对?”

接着爸爸将孩子生病那天的感受复述出来:

“那天早上,我们很开心地去了学校。后来你感到很不舒服,但老师把你照顾得很好,对吗?而且爸爸也第一时间赶到了,是不是?”

在爸爸的引导下,凯蒂知道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在经历着什么。没多久,凯蒂就重燃了对学校的热爱。

除了父母自己,没有人会对你家孩子的情绪负责。

孩子发脾气,是情绪体验最差的时候,也是最无助迷茫的时候

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负面情绪,才是育儿的最高成就。

很认同一句话: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

此时,他把自己所有的不堪、无助以最丑的方式,展现给了父母。

唯有父母的爱,才能带给孩子正面的经历和体验,唯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才会朝父母期待的方向成长。

所以,从今天起,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感知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并试着将孩子所遇的危机都转化为成长的机遇。

要知道,你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幸运。

愿父母都能在孩子发脾气时,把握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琦子,富书作者,一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逐梦前行的写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重磅推出第4本新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