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也要造新能源汽车了?2024年1月4日,富士康在郑州新设造车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等业务。

郭台铭的造车执念,真不是一般的深!而随着技术发展,行业之间的壁垒也越来越模糊化,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原本和汽车八竿子打不着的品牌,都纷纷投入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领域。富士康最近也是动作频繁,在郑州新注册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这会是富士康的新机遇?还是又一次滑铁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企业,还是血汗工厂?

说起富士康,绝对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它既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又是打工者心目中的血汗工厂。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是苹果手机最主要的代加工工厂,同时还为其他很多品牌手机提供零部件或代加工服务。

成立于1974年的富士康,经过50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万员工的大厂,客户群更是遍布全球,包括苹果、小米等手机品牌,都与富士康有着长期合作。

除了手机之外,富士康的组装业务还涉及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是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9月,富士康一度想进入芯片制造业,进一步延伸其现有业务链。为此富士康联手印度的 Vedanta 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建设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工厂。

后来因为种种问题,富士康于2023年7月宣布退出该项计划,两个月后又拉上意法半导体公司,准备在印度建立一座半导体工厂

虽然富士康服务的客户,都是高端科技类企业,自身也想涉足半导体制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科技企业,但在打工者心中,富士康一直都是一座“血汗工厂”,我国的打工者如此评价,印度的打工者也是类似评价。

坐实富士康“血汗工厂”之名的,一是出现过员工“13连跳(跳楼)”事件,二是大量雇用在校学生

自2010年1月至5月期间,富士康位于多地的工业园区,出现了震惊全国的“13连跳”事件。

短短4个月时间里,13名员工仿佛事先约好一般,先后跳楼自杀,其中大部分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

事件发生后,富士康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预防再次出现类似事故,不过依然挡不住员工自杀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次富士康员工跳楼发生在2020年3月。当时,郑州富士康有关部门证实,一位男性劳务派遣员工,从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员工公寓楼11楼跳下,当场身亡。

除了员工频繁跳楼外,富士康另外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每年寒暑假期间,富士康都与很多职业学校合作,以“社会实践或实习”的名义,从学校招收大量学生进入工厂干活。

这类招聘,富士康与学校直接敲定,根本由不得学生选择。他们以临时工的身份走上组装流水线,干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报酬。

给钱少也就罢了,还不把学生当人看。富士康及其客户亚马逊在衡阳的工厂,就传出大骂在校实习生并强迫其加班的丑闻,因此遭到全网声讨,彻底坐实了“血汗工厂”之名

电动汽车没门槛?富士康也要搞?

代加工的活,从来都是一个利润很低的行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郭老板的胃口。再加上被马斯克狠狠鄙视了一把后,郭老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躁动的心,不蒸馒头争口气,郭老板也要涉足电动汽车领域。

作为世界首富,马斯克大部分时候都是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只能说人家有钱说的都对!

2015年,马斯克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聊起电动车的话题,他很直白地表示,电动汽车比智能手机和手表等电子产品要复杂得多。

如果马斯克只是说到这,也没人能直接反驳这种观点,毕竟电动汽车确实比智能手机要复杂,但接下来半句话,深深刺激到了郭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马斯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拿富士康做例子,称“不能要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造一辆车”。言外之意就是富士康只能加工一下智能手机,干不了造车这么高端的活。

马斯克如此评价富士康,郭老板还暂时能忍,毕竟马斯克确实比他牛。但也许是受老板的影响,特斯拉汽车工程总监竟然也跳出来指摘富士康

2018年,工程总监评价富士康依靠使用大量人工来实现规模经济,言外之意即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类似的模式可以为苹果提成产品,但无法适应特斯拉,因为他们(指特斯拉)的产品更复杂。

被首富鄙视一次也就罢了,现在连首富手下的小虾米也瞧不上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在郭老板看来,电动汽车不过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自己能代工世界最好的手机,自然也能造更好的汽车,郭老板有了自己造车的想法。

当然,严格说起来,郭老板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纯粹为了别人的几句点评就一头扎进电动汽车行业,早在十几年前,富士康就有业务板块与汽车制造相关。

2005年,富士康就收购了安泰电机,这是台湾当地四大汽车线束厂商之一。从这时开始,富士康就踏入汽车制造领域。

作为台湾比较有影响力的汽车线束厂家,安泰服务的客户包括大众、福特、日产等知名品牌。借助安泰电机的销售渠道,富士康和知名车企搭上关系,逐步积累产业经验。

2010年,富士康成为特斯拉供货商,主要负责生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等零部件,在特斯拉整个制造过程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

2013年,富士康又成为宝马、奔驰等车企的合作伙伴,为对方提供车载娱乐电子设备。可以说,富士康半只脚已经迈进了汽车制造领域,但也仅限于零部件制造,并没有整车生产经验。

屡败屡战,坎坷造车路

2015年被马斯克打脸,再加上为客户提供汽车零部件利润越来越低,与其为别人作嫁衣,不如自己造车,上下游利润全部拿到自己手中。

郭老板想法是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完全超出了郭老板的预计,他三次入局,三次铩羽而归。

最初,富士康联合北汽,共同打造电动汽车租赁平台。当时双方商定,由北汽提供车辆,富士康负责搭建租赁平台。

然后租车业务并不顺利,平台在爆亏千万之后被迫关闭,北汽出售股权,最终不了了之,富士康第一次搞整车业务,以失败告终。

也正是因为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才有了马斯克对富士康的无情嘲讽。郭老板痛定思痛之后,决心卷土重来,别人能干的事,凭什么我郭台铭不能干?

2015年夏,富士康联合腾讯、和谐汽车,共同成立了和谐富腾投资集团,投入10亿元巨资,同时还拉来多位行业大佬。

这些大佬包括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沃尔沃中国执行董事付强、原宝马 I8 项目负责人毕福康。业内大佬加盟,郭老板以为这次肯定大事可成。

从资金到技术,和谐富腾都拥有超一流的配置,当时的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和这一比简直就是草台班子,和谐富腾被业内广泛看好。

被寄予厚望的和谐富腾,后来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成立一年后,三家投资企业就因为发展方向问题闹起矛盾,富士康和腾讯先后退出,造车梦再次夭折。

更绝的是,富士康经历此次失败后,公开宣布不再尝试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当然,立下的Flag就是要用来打破的,富士康也不例外。

2021年,富士康又联合纳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车,搞了一家名为“鸿华先进Foxtron”的公司,这一次合作同样野心勃勃。

合作刚开始,双方就推出了五款新车,参考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命名为Model B、Model C和Model T等。26个因为字母,被特斯拉用了3个,还剩下23个可以给鸿华先进Foxtron使用。

在当时的宣传中,Model C是重中之重,计划2023年四季度量产,2024年初交付用户。当时设想得很美好,现在已经到了2024年1月,Model C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在Model C失去了踪影之后,富士康又开始了第四次造车尝试,这就是今年初在郑州设立的造车公司

屡败屡战的富士康,这次能否在汽车制造领域翻身,目前来看尚属未知数。根据它以往的尿性来看,这次估计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可能就是给第五次尝试,积累一点不太成功的经验。

你认为富士康这次能够撼动特斯拉的地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