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正月十四下午,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被数百名敌人围困在蒙江县境内的深山之中。

此时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已经数日没有进食了,脚下的鞋子已经破烂不堪。虚弱不堪的杨靖宇看到一位上山打柴的老乡,他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托其带点食物和棉鞋,此人一口应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杨靖宇没有等来食物和棉鞋,反而听到了汽车的轰鸣声。杨靖宇明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这位河南汉子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敌人周旋,不幸胸口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他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杨靖宇接受组织安排奔赴东北地区开展抗击日寇和伪满的革命工作。1932年底,杨靖宇将东北地区分散的革命武装进行整编,后历任东北抗联总指挥、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司令兼政委等职。

杨靖宇敢打敢拼,作战灵活机动,给予日伪沉重打击。至卢沟桥事变时,东北抗联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已经发展至6000余人。敌人将杨靖宇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将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地区称为”肿瘤地带“。

为了消灭杨靖宇和东北抗联,日伪软硬兼施。由于抗联远离中央,队伍成分参差不齐,再加之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在敌人的分化瓦解下,抗联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叛徒和败类,其中不乏杨靖宇身边的亲信。正是由于这些叛徒的出卖,杨靖宇被逼入绝境,最终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出卖杨靖宇将军的叛徒到底是何人,他们的下场又如何呢?

第一个是程斌。此人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他读过书,自小就跟随杨靖宇,和杨靖宇出生入死多年,深受杨靖宇器重和信任。不过自从1936年日伪集结重兵进攻抗联后,抗联的斗争条件日趋艰苦,程斌的革命意志发生动摇。

1938年7月,程斌带着100多人叛变投敌,组建“程斌挺进队”。由于程斌在抗联的职位很高,对杨靖宇和抗联情况了如指掌,他破坏抗联多处补给站——“秘营”,又带着日伪夜间作战,亲手把杨靖宇逼上绝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程斌随日伪前往山西。抗战胜利后,程斌隐姓埋名混入解放军队伍。程斌自以为此后就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在1951年,在沈阳大街上闲逛的程斌被曾经的抗联战士认出举报。当时正值“肃反”期间,程斌罪行被查实后很快被执行枪决。

第二个是赵亭喜。此人就是前文提到的杨靖宇在山上遇到的打柴老乡,不过他此前当过伪军,所以一眼就认出了杨靖宇将军。赵亭喜假装答应杨靖宇的要求,他下山后立即将杨靖宇的行踪通知敌人,并为其带路。

事后赵亭喜获得奖赏30元大洋,因此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他向敌人告密。赵亭喜在当地没法立足,只好远走他乡。1946年,赵亭喜偷摸回家被村民发现,被立即扭送至县政府,后在杨靖宇将军的坟前执行枪决。

第三个是张秀峰。此人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1940年2月,他带着一些枪支弹药及9000余元的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张秀峰是个孤儿,杨靖宇就像儿子一样对他,让他做自己的警卫排长。可杨靖宇没有想到,张秀峰竟然会背叛他。

张秀峰的叛变是致命的,他不仅带走了抗联的经费补给,而且日伪在他的精确指引之下,逐步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看到杨靖宇牺牲,张秀峰自知干了天大的错事,此后遂隐姓埋名,低调度日。上世纪80年代,一些抗联老战士认出了张秀峰,向有关部门检举,但由于时间久远,张秀峰逃脱了应有的审判。

第四个是张奚若。张奚若曾是抗联的一名机枪手,后来跟随程斌叛变投敌。

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当晚,日伪大摆“庆功宴”。酒桌上,张奚若向众人炫耀“我看到杨靖宇起身要跑的一霎那,一个点射过去,子弹齐刷刷地打在了他的胸口上!”不过此言一出,酒桌上的空气顿时凝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奚若意识到自己祸从口出,此后,他便刻意回避自己亲手射杀了杨靖宇将军这件事。建国初期开展“三反运动”,张奚若看到形势不好,便和其他一些投敌的叛徒传播杨靖宇将军自杀殉国的消息,以便掩人耳目。

但纸包不住火,张奚若在上世纪60年代因被检举告发与杨靖宇牺牲有关而被捕入狱。不过当时局势比较混乱,张奚若在被关押两年之后予以释放。上世纪80年代,吉林当地媒体曾以收集抗联资料为名采访张奚若,但他矢口否认自己曾参加过抗联和这段极不光彩的历史。

东北抗联在东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涌现出以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为代表的许多革命烈士,我们应该铭记和怀念他们。而对于程斌等叛徒败类,他们的罪行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