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开始上班,不上班就成了我们秘而不宣的共同期盼。

总是忍不住想,要存够多少钱才足够告别日复一日的通勤与打卡,存款要有多少位才让我们敢心安理得地躺上很长的时间,长到足以让焦虑与烦躁都消失干净,找回早就被我遗忘在某个角落的纯真自我。

可是,关于自我的答案会不会不完全在存款里呢?

不是某一具体的数字,而指向一段漫长的独自探索,里面有跌倒又爬起,有后悔再珍惜,有组成现在的你的点滴事情。

因为匮乏而不安的时候,请试试换个角度,为认真生活的自己写下新的注解吧。

编辑 | 洋柿子

插画设计 | 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