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要素支撑。回顾2023年,重庆全年供地用地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月24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科学调度下,全市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做到市场引导、规划引领齐发力,狠抓政策支撑、项目落地,突出稳预期、稳投资、稳市场,土地要素保障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预期:工业用地紧跟全市产业链大盘 推进“亩均论英雄”

2023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全市正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全年工业用地紧跟全市产业链大盘,向渝西地区、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集聚投放,支撑全市重点产业投资放量。”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统计,2023年,全市工业用地出让约3.7万亩。其中渝西地区出让1.61万亩、占比44%,同比增长34.5%,有力支撑了渝西地区打造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出让重点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投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出让1.48万亩、占40%,三安半导体、比亚迪电池、青山瑞浦、长安璧山智能网联等项目高效落地。向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支柱产业出让1.25万亩、占34%,有效促进了垫江智能农机产业园、天友乳业、中粮粮谷、华韶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投产。

其中,在三安半导体项目落地过程中,高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提前梳理工作事项、倒排出让时序,实现20天内完成从申请规划条件到土地出让公告相关工作,土地出让办理时效提升40%。

得益于标准地出让和“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涪陵瑞浦兰钧年产30GWh电芯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交地时间比合同约定时间提前3个月,且实现“交地即交证”。

“我们以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引领,全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引导企业认真评估、量力拿地,推动重庆智能电网科技、赛能等一大批项目实现了‘降成本、减时间、促节地’的目标。”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为让企业拿地心中有数,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还完善工业用地全链条供应管理,从土地供应方式、地价确定、存量土地盘活、规划审批等方面梳理发布了工业用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包”。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累计实现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289宗、2.48万亩,企业单个项目节约评价报告编制费用50万元以上,手续办理减少10项以上,开工建设时间比以往节约2—3个月,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

稳投资:土地要素跟着重大项目走 实现应保尽保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152个,累计完成投资4858亿元,同比增长18.4%,投资进度超年度计划12.4个百分点。2023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按照“提前谋划,主动介入、精准服务”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服务。

针对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及时共享项目用地保障和后续服务工作信息,加强与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及项目业主的沟通协作,打通项目服务保障的全环节。

根据统计,2023年,全市供应交通水利用地14.7万亩,同比增长41%,有力保障了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渝昆高速铁路、渝湘高速公路扩能、合璧津高速公路、轨道18号线站点、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助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其中,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整体管网线超480公里,用地涉及永川、大足等11个区县。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派出专人当“服务员”,帮助项目用地报批,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整套用地审批手续。2023年11月7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圣中水库大坝填筑成功封顶,标志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唯一新建调蓄水库”基本建成。

2023年,全市供应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用地4.4万亩,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应急医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研发等民生工程顺利落地,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

“主动服务、联动协调、过程把控、数字赋能,是我们做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现应保尽保的关键。”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国家、市级重大项目数量多、难点多、用地需求大,市、区县两级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对市级以上重大项目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安排专人专班、提前介入,用地审批全流程把控,为重点项目做好选址选线提供合规性分析等支撑性、基础性服务,确保项目用地顺利通过审批。

稳市场:规划统筹住宅用地出让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成立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适时出台政策举措,着力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促进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获悉,近年来,重庆住宅用地出让顺应城镇化进程和市场规律,坚持规划引领,主动调整住宅用地供需结构,精准实施出让调度,提高供地质量,出台支持政策措施,促进市场恢复提振。

“现在出让的住宅用地,配套、区位、交通等条件都比较好,进一步体现宜居、宜业。”上面负责人介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按照“区位好、交通好、配套好、市场接受度高”的原则,逐宗研究,规划赋能,细化条件,显化土地价值。优先推出观音桥、中央公园、鸳鸯、悦来、大学城等一批区域优质地块,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块TOD周边占比超过七成。

同时,重庆积极了解和回应企业诉求。今年在土地出让时同步公布项目教育配套;优化新出让房地产项目车位配比,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立体绿化住宅试点,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提高工程项目规划审批服务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措施“组合拳”有效应对市场压力,有力促进全市房地产投资“稳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