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让闲置的农村集体用地,通过入市出让,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引擎”?2023年3月,青浦区被列为上海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区,今年5月24日,华新镇杨家庄村一块13.5亩集体建设用地成功入市,以3246万元的总价成交,成为青浦区首个“吃螃蟹”的村子。这标志着在新的土地政策下,青浦农村的“集体土地”资源走向市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杨家庄村土地的入市出让,是一场多方共赢的“资源再分配”。竞得出让地块的上海虹桥花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知名的综合性苗木花卉生产供应基地和领军企业之一。该地块将被打造成为集花卉苗木的种植栽培、产品展销、研究开发、创新发展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花卉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上海这两年花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土地始终是制约我们企业发展的一项瓶颈。而集体土地入市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不仅为我们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场地保障,还为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打通1、2、3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看来这等于是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要素,从而能够让我们更放心地持续投入,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上海虹桥花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波这样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因无法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导致农村土地闲置,土地资源配置低效。试点政策打破这一制度性障碍,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化解了土地资源浪费,又让企业有了放开手脚、全力投入的底气,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而土地出让的收益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土地变资金、资金换资产、资产产生持续收益,在这个良性循环中为村里的发展建设引入“源头活水”。

华新镇杨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彭永华表示,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与原来传统的租赁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往往存在租金波动、租期不确定等问题,容易影响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而土地出让则提供了更为稳定、长期的投资环境,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扎根于地方经济,与当地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杨家庄村也会利用本次土地出让获得的资金,购置一些厂房等资产,以增加村里的财产性收益。这不仅能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福利,还能进一步壮大农村的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杨家庄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意味着青浦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拥有了与国有土地同等“身份”。而在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得“市场准入权”的同时,更要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既要为农村闲置土地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又要健全交易规则、收益分配、公示监管等配套制度,把集体土地出让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为此,青浦区规划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1+3”政策配套文件,从入市范围、入市主体、操作流程、交易规则、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办法以及土地收益集体和个人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明确和细化,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性薄弱这一突出问题,青浦区采取“村集体委托专业技术单位+业务部门专人负责”的创新模式,为地块入市提供全流程指导服务,既解决了村集体的后顾之忧,也确保了入市工作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有序推进,更为后续的“集土”入市工作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的操作样本。

彭永华说:“作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村两委班子非常尊重村民的态度,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社员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并通过规范的程序进行了决策,确保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民主化。”

“大家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感到这是件好事,都蛮开心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么大一块地,就这样闲置着太可惜了,但是我们村自己的开发能力十分有限。如今能出让给有实力的企业来开发,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村民也获得了实惠,同时村里的发展也有了资金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青浦区将以此次入市试点为契机,继续有序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推动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村土地“活”起来,让更多村民富起来,为青浦乡村振兴事业积蓄更大势能。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编辑:俞静彦

责任编辑:沈伟群(名优)

终审:张全权(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