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脸是个累赘的”?

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会说出这样的话,会以此为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族歧视,是当今世界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在美国,白人歧视黑人,黑人歧视黄种人。

面对歧视,人们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强力反击,另一种是保持沉默。

但是像樊嘉杨这样,在被人歧视后,归咎于“中国脸”的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她认为自己的黄皮肤和黑眼睛是累赘,因此非常痛恨自己是一名华人。

她能变成一个真正的西方人,变成一个白人吗?

显然不能,韩国人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根源上来讲,种族歧视源于资本阶层造成的贫富分化,从而带来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目前来看,世界不可能实现全球性的共同富裕,斗争,一直都存在。

一个有骨气的人,在遭到歧视的时候,应该直面你所处的环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留学生,樊嘉杨之所以会有这种举动,其实是有原因的。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她这样说能给她带来利益,二是她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今天的她。

樊嘉杨出生于1984年,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一名生物学家,母亲丛雅丽是一名军区医院的医生。

在两岁那年,父亲得到了公派留学的机会,期限是两年。

因此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樊嘉杨对于父亲的记忆就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樊嘉杨的父亲在美国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加上在课余时间做了一些兼职,所以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宽裕的。

为了更好地照顾年幼的女儿,丛雅丽决定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但是她父亲在美国毕业后,作出了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很不利的决定,他撕毁了公派留学的协议,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同时加入了美国国籍。

从此,樊嘉杨全家都背负了骂名,那一段时间,是他们家最煎熬的,甚至国安局都派人到他们家进行了调查。

随着年龄渐长,樊嘉杨每天都在追问母亲,爸爸去哪儿了?

丛雅丽告诉她,爸爸可厉害了,他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工作。

为了哄女儿开心,丛雅丽每天都在给樊嘉杨描绘美国是一个多么多么美好的国度,还称她的爸爸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其实丛雅丽的日子很不好过,一开始丈夫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她汇钱,但是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这个时间间隔就越来越长了。

而且丈夫除了每次汇钱给她,平时也不怎么跟家里联系。

丛雅丽想要回到医院工作,但也受到丈夫的牵连,没有公立医院愿意接纳她。

而私人医院往往开出的工作要求都很苛刻。

但是丛雅丽坚信,丈夫是爱她们的,总有一天,她和女儿会飞到美国,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樊嘉杨即将上小学的时候,她们的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丛雅丽带着樊嘉杨,提着两个大行李箱,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可是到了美国,丛雅丽大失所望,丈夫住的环境很差,根本就不是什么公寓,而且卫生状况也很差,到处都堆满了垃圾,樊嘉杨也很疑惑地问母亲:“美国也不比我们中国好啊!”

到美国的第二个月,丛雅丽就找到了工作,是当地的一个私人诊所,不过待遇很差,甚至还不如国内。

而且美国的开支很大,她了解到,丈夫现在的处境很不好,失去了美国政府的支持,他现在也是勉强维持着,起码有一份工作可以做。

祸不单行,丛雅丽所在的诊所倒闭了,美国的消费跟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需要用钱。

眼看每个月越来越多的账单,丛雅丽很愁,她的英语很一般,去大医院的话,人家不要她。

为了解燃眉之急,她只能找了两份小工,在餐馆刷盘子,做家政等等。

落差太大了,丛雅丽郁郁寡欢,而且她发现,丈夫变化很大,他很少管家里的事情,甚至对女儿也不怎么理会。

不久后,丛雅丽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有一天晚上,丈夫说要加班,丛雅丽在后面偷偷跟着丈夫,发现他和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进了一个旅馆,两人表现得很亲密,丛雅丽彻底地绝望了。

她回想起过去几年丈夫的表现,以及自己和女儿在国内生活的那段日子,她感觉很无助,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抱着女儿大哭一场。

她想过回国,可是又不甘心,咬了咬牙,连夜收拾了行李,怀里揣着唯一的300美元,带着女儿搬了出去。

为了省钱,她只能住在汽车旅馆,然后找了个女佣的工作,虽然工资也不高,但是这个工作的好处是可以带女儿住到雇主家里。

这个时候,丛雅丽仍然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让女儿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丈夫回去后发现妻子走了,也没有挽留,两人平平静静地离婚了。

此后樊嘉扬就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在学习方面,她还是很争气的,成绩一直都是全优,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格林威治中学,并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格林威治中学是美国最为著名的中学,这里出过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出了很多政界大咖,但要考进这所学校难度也是很大的,而樊嘉扬就是格林威治中学唯一的一名华裔学生。

那个时候,樊嘉扬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她不喜欢参加社区活动,也不喜欢和同学一起聚会。

而且她身上带着浓重的中国文化烙印,她的很多言行,在美国孩子看来,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樊嘉扬不合群,久而久之,她也被同学们孤立了,所有人都把她当作怪物,以嘲笑她为乐!

一直以来,樊嘉扬都是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了保护自己,她变得越来越自闭。

随着年龄渐长,樊嘉扬明白了,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美国精英阶层的子女,这些人,大多数对中国都是很排斥的。

而且学校里就她一个中国人,她那身黄皮肤,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樊嘉扬养成了双重人格,在家里,她还是那个听话的中国好孩子。

而到了学校,她开始放飞自我,不管同学们怎么耻笑她,怎么欺负她,她总是微笑面对,总是一副很有礼貌的样子。

不过在她的身体张开后,樊嘉扬发现,即便在家里,也是不安全的。

家里的男性,盯着她的眼神都很奇怪,好像是要把她看透似的,这让樊嘉扬很害怕。

同时,樊嘉扬也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人,她要改变自己,那么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大学期间,樊嘉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尤其喜欢和黑人交朋友,她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而且她也顺利地融入了白人的圈子里面。

不过,她身上的中国元素,正在慢慢流失。

樊嘉扬的文学水平很不错,大学毕业后,她成了美国顶尖杂志《纽约客》的一名专栏作家。

很多人以为,这是樊嘉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获得的,但事实却与之相反。

《纽约客》这份杂志,是带有很重的政治立场的,他们招揽了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专门撰写文章抹黑中国。

而樊嘉扬正是通过这种行为,获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找到了自己在美国的一席之地。

樊嘉扬写过很多抹黑中国的文章,比如造谣说中国的企业窃取美国的技术,抨击中国的医疗设施、社会福利差。

在新疆棉花、香港暴动、新冠疫情等事件上面,她都不遗余力地编织谎言,而她的所作所为,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与此同时,樊嘉扬也彻底失去了整个家族的亲情,所有国内的亲戚,都表示跟她断绝了关系。

樊嘉扬发表的大量反华言论,最终还是遭到了报应,而这个报应,首先就印证在她母亲的身上。

2021年,樊嘉扬的母亲患上了罕见的渐冻症,需要接受24小时的看护。

然而,就是这个时候,由于樊嘉扬的一次失误,她的言论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为了平息众怒,《纽约客》将她扫地出门。

并且美国相关的新闻机构纷纷发声,要求彻底地封杀樊嘉扬。

而祸不单行的是,樊嘉扬的母亲所在的医院由于疫情的因素,床位和呼吸机都很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她母亲的呼吸机被医院强行收回了。

樊嘉扬四处活动,但是讽刺的是,最后愿意帮她的,还是华人组织。

但愿经过此事,樊嘉扬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就是不能忘本,一个连自己祖国都去抹黑的人,还有什么底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