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魂的江湖中照见自己

【迈道原创】今日牛叉

作者:二两牛一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迈道珠批

“有人在担心:这泼天的富贵,《人民文学》您可接得住?”这个人就是我(这个阿丕姐)。

因为文学被边缘化久矣。被谁边缘化?当然是被文学工作者自己。文学就是记录、提炼艺术地再现人类的生活,阅读者从中看到别人的传奇、自己的影子、心路的辙印、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启迪升华。当它没有这个功效,和社会发展律动不合拍的时候,被人们敬而远之是必然的。

还有文采这个东西,这个被铺天盖地的互联网网文遮蔽的东西。文采一定是和思想的光芒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思想,所谓文才是空洞乏力的,是卖弄的;如果思想没有文采的支撑,则是干涩的,空洞的,晦涩的。是人不易解读不易接受的。所以这两者一定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

而现在出品的好东西,肯定有,只是太少啦。像最近大火的《繁花》。感谢王家卫为它补足夯实了时代背景的元素,否则那么优质的文字功夫会被悉悉索索的描述薄化了。而像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宽度厚度,可能会俘获更多人心。

伟岸的《人民文学》,只要是登载与时代需要合拍的,与人民情感共振的,有思想内涵且文采飞扬的作品,就会引领文学重回人们视野,也不枉与辉同行此一番“选品”的眼光和胆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注定是中国文坛非同寻常的一年——“董宇辉带着被文学滋养的那道光,让商业平台与文学作品在直播间相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学界奇迹!”

昨晚,主编施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截至1月24日16点,与辉同行直播间成交数据为:售出9.4万套,共计112.9万册,销售额2042万元。

这是董宇辉的新纪录,也是《人民文学》的成功破圈。

此前一天,1月23日晚,《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做客“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与俞敏洪、董宇辉畅谈“我的文学之路”。平台数据显示,累计观看人数895万,最高同时在线70多万人,获得上亿次点赞。销售额突破了单品图书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销售的单场图书销量最高1000万的纪录。

有人感慨:人们对文学的高度关注,上一次这么闪闪发光还是八十年代。

就在主流媒体惊呼:“《人民文学》借由宇辉访谈重新进入近10万个家庭,将影响几十万人,功德无量!”的时候,也有人在担心:这泼天的富贵,《人民文学》您可接得住?

1

首发毛泽东诗词。月售186万份。

有董粉在直播间发问:谁是《人民文学》?呵呵,说起来都是泪。自豪的,辛酸的。

“《人民文学》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个月之内就创刊的杂志”,至今已有75周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创下过月发行量186万份的佳绩。可据说,到了千禧年的时候,曾跌落到最低只有1.7万份。现在嘛,这应该属于“行业秘密”。

不过,她曾经有多牛?

1949bao'fa应《人民文学》首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东主席为这本新中国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的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人民文学》刊名是经毛泽东提议由郭沫若题写的;1962年后,《人民文学》的刊名改由毛泽东写给主编的信件中集字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在该刊的邀请下首次将他的《词六首》公布于众。由此,“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等旷世佳句被广为传颂。

当年,几乎每一个知名作家的成名故事,都与文学期刊有着千丝万缕甚至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民文学》尤其像是摇篮,不仅是“新中国文学的领潮者和发现者,众多当代知名作家都是从此起步出道”。王蒙、迟子建等名家都是在他们非常年轻时,就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处女作或成名作。

那个年代,文学在全社会的地位是怎样的?梁晓声回忆说,当一个青年作者从北京捧获荣誉回到家乡,那就是“全村人的希望”。“省市领导来列车站迎接,就像走红毯一样。”虽然只有300元奖金和不到100元的稿费,但那种荣誉感,给了年轻的梁晓声莫大的鼓舞。

莫言曾这样描述收到杂志的心情,“那真是废寝忘食地连夜阅读,读完后自己又跃跃欲试。”

王蒙在自传里说:“《人民文学》在五十年代,何等令人羡慕,都是全国最德高望重的作家担任它的主编。……你在别处发多少文章,没有人认定你是作家,而《人民文学》呢?那是作家的台面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文学青年心中的“北大和清华”

《人民文学》的“盛世辉煌”或许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新时期”:“激情燃烧,用文学想象点燃思想的火炬,点燃报国的情怀。”

有人做过这样的盘点——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报春花,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破冰船,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标举科学精神的灯塔,徐怀中的《西线轶事》重塑了军事文学和战争想象,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对城乡关系进行敏锐的观察与睿智的沉思。而北岛的诗歌《宣告》,更是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年代,茹志鹃、周立波、张弦、何士光、王蒙、李国文、丛维熙、汪曾祺、陆文夫等等一大批作者的作品,让《人民文学》成为“流转不息的精神盛宴”!他们“组队从《人民文学》的平台走入读者的内心,汇入时代的涛声”。

有人说,“它就是文学的北大和清华,只要你把建国年以来的这本杂志都看一遍,你会看见它的烙印:紧密地追随当时的时代。”

看到一段评价文字深以为然:“只要翻阅70余年的《人民文学》,不难发现这本刊物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浓缩版,那些具有标杆意义的杰作和先声夺人的领潮之作荟萃其中,珠玉满盘,令人目不暇接。从不同向度回应现实,推开了一扇扇穿越时空的精神之门。

应该说,那是《人民文学》的傲娇与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孔夫子旧书网有位署名“踏雪寻梅”的藏友曾大声呼吁:“千万不要忘记《人民文学》!”他说,《人民文学》浑身都是宝,内中既有大作家、名作家的新老作品,不乏处女作,也有大画家、名画家的大小插画,不乏处女画,兼或有漂亮的铜版彩插以及朴茂大气的精美装帧,一眼望去就是一本颇够收藏级的好期刊。

3

《十月》的稿子被《人民文学》“抢走”

《人民文学》的政治地位有多高?

刘心武的《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后“一战成名”。后来曾担任主编一职。他曾记述进入《人民文学》工作之前的一段往事。

1979年1月12日,历经坎坷的丁玲终于回到了北京治病,几次给有关部门写信,请求尽快恢复她中断了20多年的党籍,但一直未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心武当时还在北京出版社《十月》杂志做编辑,他去找丁玲约稿。丁玲看到居然有人敢在自己“政治身份不明朗”的时候找她约稿,感到十分诧异。“她斜着眼睛看着我”这一幕让刘心武记忆犹新,后来写进一篇散文。一番恳谈后,丁玲拿出一沓稿纸给了刘心武,说“你拿去看看,这可是退稿。”

没过多久,作家协会的一位书记找到刘心武说“中央下了文,要给丁玲平反,她需要在《人民文学》杂志亮相。”刘心武没有同意。因为他拿回的稿子已经在《十月》编排了,马上要下厂付印。

很快,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严文井也赶到北京出版社,反复说明:丁玲要平反了,她的文章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是“政治待遇”……稿子需要拿走,要立即收进人民文学出版社给丁玲出的集子……于是,刘心武为《十月》约的稿件,生生被《人民文学》“抢走”了。

4

还能不能“让世界看到我”?

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纸媒日渐式微。更多的文学期刊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就连承接了纸媒内容载体的公众号,也快速“被短视频拍在沙滩上”。

有人说,纸质媒体的绝境,文学出版的重创,让除了缺钱、缺稿的杂志本身“刊格”也逐渐丧失。人情稿和赞助稿成为很多文学杂志的生存之道。

最典型的是某知名作家之女某浅浅的“屎尿屁”诗在《北京**》、《上海**》、《诗*》、《*月》、《*家》轮番刊出。有批评者称,“这种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那些出版商们为何要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包装出版?”这种恶性循环,让那些曾经是读者心中的文学圣地“加速沦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是,主动读书、乐意读书、痴迷读书的人正越来越少。可一个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国度和民族,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所幸,还有“与辉同行”,还有心有不甘的《人民文学》。2024的这场直播,让“冷落许久的文学”找到了她的读者,让有很多曾经爱好文学的人被重新激活!

梁晓声说:“作家已经足够多了,而董宇辉只有一个,他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推动者,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物更令人敬佩,这样的工作也更有意义。

但问题是,这泼天的富贵,您可接得住?

在当天的直播中,董宇辉将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写到了小黑板上。其中有一句:“青春岁月里,我们曾以文学为名义相聚一堂,欢声笑语,后来我们都感受到了文学的恩惠,生命得以被照亮。”他还说,“我瘦弱的走在跌跌撞撞的暗处,无人问津,没有认同,可能我原本就是极其普通之人,直到文学让世界看到了我。”

试想,当近10万家庭拿到《人民文学》后,他们能不能因为“被照亮”而“让世界看到我”?

《人民文学》1983年8月号曾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王蒙起草的“主编宣言”。王蒙在文中说:“我们更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壮丽而又斑驳的画卷……我们欢迎的是那些与千千万万的人民命运休戚相关、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作品。”

董宇辉们尽力了。现在要看《人民文学》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灵魂的江湖中,照见自己。

迈道传媒,我们是资深媒体人,价值传播的实力开拓者。传统媒体岁月的历练,让我们在融媒体时代更具“稳”见卓识。

你有故事,太好了!剩下的交给我们:公众兴趣+品牌价值+核心人物魅力=完美链接。

你有文化产品需要推荐,太好了!书评,影评、剧评,无一不能,真诚+准确+权威评价=有效推介。

迈道传媒尤其擅长:公众号代运营、创意策划、品牌公关、人物专访、主题传播等全流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矩阵之商业稿件、品牌形象、品牌公关&高端访谈、主题策划&传播等。

我们在留言区等您!

我们相信:一起走 道更宽。

共 鸣 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在头条阅读近5万、留言近7百,点赞9百+。您的每一次阅读、点赞、收藏、转发及留言,我们都铭记在心。感恩同好。

迈道传媒荣誉出品

值班编辑:财神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