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的取胜者为何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呢?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有很多,像知人善用、足智多谋、进退有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人通过仔细研究,刘邦发现他的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其中心胸豁达这个特点在他的身上体现的那是淋漓尽致,也是他不同于楚霸王项羽的一个明显的标签。

举一个例子,刘邦称帝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人,他特别的不喜欢这个人,就是雍齿。

雍齿是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反秦,雍齿也跟着刘邦一块反秦。雍齿出身士族大家,一向他都看不上刘邦。

公元前208年,刘邦的处境到了最困难的时刻,此时的雍齿却选择了背叛刘邦,他献出丰县,投靠了陈胜的部下周市。

刘邦为此大怒,数次攻打丰县都没有攻下,最后只好去投奔项梁。因此,刘邦心里对雍齿那个恨就甭提了。后来雍齿几经反复,最后又投降了刘邦。

刘邦在封侯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个消息,就是总是有人在背后抱怨刘邦分封不公,牢骚满腹。

刘邦不愧是一位政治家,他立即意识到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如果不立即解决,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这对自己对朝堂都是极其不利的。

于是他就去找张良咨询此事。张良说,主公您平时会痛恨谁呢?刘邦回答说,当然是雍齿了,雍齿数次陷我于危机,我杀他的心思都有。

于是张良献策道,你可以去分封雍齿啊。大家看到主公连雍齿这样的小人都分封了,还怕轮不到自己吗?这样就可以堵住众人之口了。

不久以后,雍齿被封封为什邡侯。众人看到雍齿受封以后,果然背后不再议论朝堂,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分封一个内心痛恨,甚至是跟自己对立之人,这得需要怎样的心胸呢?刘邦气度非凡,雅量空前。在大汉开国困难之际,他放弃了个人的恩怨,不意气用事,果断分封雍齿为侯,为自己赢得了人心,更为大汉后来的蒸蒸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刘邦的老对手项羽。在刘邦的行为衬托之下,他的举动则显得逊色十分。

一名身负重伤,不满十八岁的水兵,在大败秦军的战绩中立下赫赫战功,项羽曾感激涕零的许诺道,立此大功,日后定当重赏,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他表面上对众人分封行赏,实际上却是耍起了小聪明。趁机对原先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甚至最后,项羽命人铸了印后,都不舍得发放下去,终日拿着把玩,直到把方印磨成了圆印,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这位表面上看起来慷慨豪爽,义薄云天的英雄,私下原来是如此的小肚鸡肠,吝啬小气。将士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许多人终于弃他而去,去追随了刘邦。

垓下之战,项羽在乌江边深陷重围,他放眼望去,包围他的人竟然有这么多自己的旧部,英雄末路只有刎颈了之。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很多的因素,它是一个综合体,但是一个人的失败却仅仅是一个因素,就能够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