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江良/摄)

写作者与他们的藏书

□卢江良

二十世纪西班牙语世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曾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由此可见,图书馆在这位大半辈子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作家中的作家”心目中的地位。不过,在笔者看来,深受其尊尚的,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其中的大量书籍。

确实,对于每一位写作者而言,书籍的重量性不言自喻。它们不仅能让他们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无限地拓宽视野和自我成长,还能让他们在身处逆境时,汲取无形的安慰与力量,在写作或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正如法国作家斯特凡妮所说:“书籍是一座移动的避难所。”

鉴于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嗜书如命。最为典型的,要数明代文学家胡应麟,他乃一介布衣,为了求书,“穷搜委巷、广乞名流、录之故家、求诸绝域、典衣废食”,甚至于“尽毁其家”。还有清代学者叶德辉,则视书籍等同于妻子,说出了“妻与藏书,概不出错”这类惊人之语。

作为一名写作者,笔者对于书籍的态度,虽达不到上述人物那般痴狂,但同样看得极为重要。回想笔者写作之初,每次骑车从老家去城里购书,从来不吃午餐,目的不外乎节约几块钱,能多买一二本书。到城里工作后,逛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买得最多的物品,无疑就是图书。

挺有意思的是,前几年因拆迁搬家,几名搬运工见货物不多,装不满一车,颇为开心。等到搬运时,发现大都是图书,看着不占地方,实质颇沉,从原住宅运下来还行,因为只是二楼;可新住宅是跃层,底层在六楼,没有电梯,累得够呛,加钱让他们搬至七楼,说什么也不同意。

搬家后不久,有一次,孩子问:“我家是什么家庭?”笔者说:“应该算是‘书香门第’吧。”妻子不这么认为,笔者也没有坚持,改口说:“那就‘书多门第’吧。”而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笔者经常跟一些朋友开玩笑:“我家最多的是书,最少的是钱!”虽说是调侃,但也合乎实情。

由于购买了太多书,存放成了问题。于是,家里除了洗手间,每个房间都有书柜,少则一个,多则三个,包括过道也是如此。记得,有一回,参加一个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问,要怎么样打造一个书房?笔者回答:“我在家里没有书房。”事实上,笔者家里,处处都可以作为书房。

不过,尽管拥有大量藏书,整本读完的可不多,绝大多数只读了一部分,还有少数几乎没读过,就尘封在了书柜里。其中的好些书籍,去书店购买时翻阅的页数,就远超买来后研读的页数。为此,很多时候,看着那些书,总会有一种愧疚,觉得由于自己的懒散,怠慢和浪费了它们。

然而,每当去逛街,见到书店时,还是会不假思索地进去,看到有自己喜欢的书,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买回家。而当那些书摆放在书柜里时,纵然没有时间一一阅读,可每次看到它们,总会感到一种欣慰,因为自己拥有了它们。不知道其他写作者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相同的心态?

当然,对于写作者来说,藏书不仅仅为了读书,更多的还是为了写作。就像胡应麟酷嗜藏书,其实是认为“以著述传世以为不朽”。事实上,他后来如愿达到了这个心愿——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被《四库全书》评为“实亦一时之翘楚矣。”

笔者之所以藏书,自然也是为了“著述”,只是不敢奢望“传世”,更妄谈“不朽”了。但是,想将作品写出色,是一直努力的方向。所以,购买的书籍不限于文学范畴,还有哲学、艺术、宗教、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其目的,为了汲取更多的“养料”,去“浇灌”自己的作品。

2024.1.23于杭州

卢江良:凭着良知孤独写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众号: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腾讯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QQ:38444144(闲聊者请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