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紫沐,这是我第379篇日记。

最近刷了两份有意思的研报。

一份是招行联合贝恩公司整理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一份是胡润百富的《2023中国高净值家庭现金流管理报告》。

这两份报告,能解答很多问题。

为什么楼市会分化?

为什么只有一线城市才有房地产?

为什么宁愿卖三套差的,也要换一套好的?

这些问题,都能在报告中找到答案。

1

先说清楚一点,本篇文章对高净值人群的定义,是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的群体。

注意是可投资资产,而不是身家。

可以简单理解成,实打实的有钱人。

过去几年,大家普遍都觉得经济环境不好。

但与感觉相反的是,有钱人的数量却一点没少。

根据招行的数据,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316万人,比2020年增加了54万人。

并预计在2024年,高净值人群数量会达到39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从08年统计至今,虽然经历过好几次危机。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一直都是正增长,可投资资产规模一路上扬。

人均可投资资产,也稳定在320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在经济不好、失业加剧、打工人收入下降的环境。

能拿几千万出来投资的有钱人,依然在变多,并不受大环境的影响。

所以为什么经常在文章里说,要买优质的核心资产。

因为这类资产,有很宽的护城河。

从供应端,这类优质资产本身数量很少,有足够的稀缺性。

在需求端,对应的购买力群体实力强,有钱,能支撑房价。

而且群体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长此以往,优质的核心资产,自然会形成供不应求的环境。

要明白,行业更迭是常态,但总有能赚到钱的人。

胡润的数据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

富裕、高净值、超高净值、国际超高净值家庭的数量,都在往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楼市为什么分化,其实很简单。

以广州为例,3000来万的好房子很少,来来回回就那批产品。

而能买得起3000来万房子的人一直在变多。

那这些优质资产,价格自然就能稳住,供不应求嘛。

但相对普通的刚需-刚改类房子,这几年在广州天量供应。

对应的购买力群体,刚需-中产群体,这两年普遍又收入下降,不敢买了。

供过于求的局面形成,那资产价格自然就持续阴跌。

一涨一跌,就形成了楼市分化。

2

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

这句话,同样是分化结果的一种体现。

一线城市拥有顶级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人脉资源、工作资源。

这些资源,你只要享受过,就很难离得开。

所以很多中小城市,有能力的那群人,最终都会搬到大城市扎根。

这就是大城市对资金和人才的虹吸力。

胡润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拥有高净值家庭数量TOP3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和上海。

细致到城市,那TOP5分别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四大一线城市,依然是有钱人最集中的地方。

而且有钱人的数量和集中度,还在逐年增加。

要知道房子归根到底是一种商品。

它的价格逻辑,离不开最基础的供需关系,和购买力水平。

大城市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对高品质的房子有需求,也能承受对应的高房价。

那真正的优质资产,价格是很难崩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大城市高净值人才的持续流入,意味着中小城市高净值人才持续流出。

当购房需求减少,购买力水平下跌,中小城市这几年房价崩盘,从逻辑上非常合理。

而且在往后,来自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还会更强。

中小城市房子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再也无法扭转。

所以在文章中,经常强调要尽快出清中小城市的资产,置换到大城市去,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宁愿卖三套,也要换一套。

因为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

3

报告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数据。

比如在财富传承上,保险和房产依然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很多人说,自住买房买一套就够了,多出来的都是想炒房。

我觉得这是拍脑袋的想法,太想当然了。

他们不理解,优质资产在资金沉淀和财富保值上的作用。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保利天悦买了五套房。

自住一套,4个子女一人一套。

人家完全就没有炒房的想法,问他买这么多的原因。

就是朴实无华的,自身产业在广州,扎根在广州,所以才买的房。

多买几套,也是让孩子以后不用为房子烦恼,大家住一个小区来往也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下仇富思想,有钱人买房,很多时候真就是为了保值。

而优质资产,是很好用的保值工具,仅此而已。

在过往文章中,曾提过几次,1200万是优质资产的一道坎。

而报告中揭露的数据,也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

高净值群体在自己购房和子女购房的预算,在一线城市,普遍是800-100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个平均数,放到广州去看,800万是金融城标杆的入场门槛。

但在我看来,金融城未来5年是排不进广州前三的。

珠城、琶洲和天河公园,才是未来5年广州最有表现力的板块。

而1200万,是这三个板块的入场门槛,或者对应金融城内部的顶尖产品。

所以广州真正的优质资产,我觉得还是以1200万为分界线。

我想今年买房,哪些产品更有保值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很清晰了。

优质的大平层和学区房,依然是高净值群体的最爱。

去年初,我给2023定的主旋律是置换。

事实也是如此,能按计划在去年年中前卖出的,淘笋体验非常舒服,遍地是优质筹码。

那如果要给今年的主旋律定个关键词,我觉得还是置换。

只是关键点,更多放在“置”上面,今年会有很多入手机会。

就看你的选筹能力和眼光,能不能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