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友情提示: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信息均经过处理和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临近期末,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个好成绩。毕竟在过年期间,亲朋问起来,孩子高兴,自己脸上也有光。

隔壁邻居家的老二就是个不让爸妈“省心”的孩子!最近几天,几乎每晚我们都能听到爸爸或妈妈的嘶吼和孩子的哭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道里见面,问起原因,糖妈说:“写作业太磨叽,别人写完作业都开始复习,做做卷子练习,她熬到十一二点,作业才写完。”

糖爸一脸气愤:“才上二年级就这样?一个小姑娘,字儿写得也不好看,作业还写得慢,将来可咋办?”

我笑呵呵回应:“总能听见你们吵孩子,但听不清说啥,总吵孩子也不见效,你们就没想换换方法?”

糖爸有些急躁:“我们每天上班回来,还得盯着她写作业,道理也讲了,好不了两天……”

现在的时代就是卷,身为父母如果不会反思,不能为孩子的未来托举,只会使用暴力方式管教,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太负责的。

我知道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信开朗、积极向上,但是走着走着,有些孩子就跑偏了。自卑、胆小、磨蹭、拖拉……当说教对孩子已经无效,其实还有一条路值得父母去尝试。

探究消极表现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自卑、胆小、磨蹭、拖拉等消极表现,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抛开一系列关于人格发展的复杂理论,从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探究,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习得性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用狗做实验:他将狗关在笼子里,当蜂鸣器响起,就会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无法逃避电击,只能在笼子里狂奔、哀嚎、屎尿狂流。经过多次反复后,狗不再做出逃避反应,当蜂鸣器响起,即使没有电击,狗也会趴在地上哀嚎,甚至打开笼门,狗也不会主动逃避。

塞利格曼通过实验,得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经过学习后,形成的一种无可奈何绝望的心理状态、行为。也是指经过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实验对人类的启示:和实验中的狗一样,如果孩子经历了反复的失败、指责、不允许,孩子会从这些经验中内化出“我不行、我很差”的自我概念。这种低价值的自我认同,造成了孩子无奈、绝望的心理状态,表现出自卑、胆小、拖拉、磨蹭的行为。

这些行为的目的是:避免自己遭遇同样的失败,而体验到挫败感、内疚感、罪疚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本质上,是他们建立起了“我无论如何努力也做不好”的不合理信念。

我认为从行为主义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各种消极表现,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孩子“习得性有助”,即: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也可以叫自我能力感。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拉低自我效能感。

应对孩子的消极表现,当说教已经无效,就可以想办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为啥说教无效呢?原因很简单:说教可以暂时缓解对于失败的焦虑感,但并不能改变过去的已有经验。所以说教就等同于“成功学的打鸡血”:听着,热血沸腾,实际操作还是一脸茫然!在体验多次说教无效后,孩子对于说教,就会产生抵抗力。

提升自我效能感,最核心的思想是:用积极的视角观察孩子的行为,累积小成功,逐渐改变孩子“我不行、我做不到”的不合理认知,重新树立自信,并泛化到其他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那么父母可以从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入手,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成功经验,并不断强化。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而后泛化到学习方面,提高对于学习的信心。

班杜拉认为:成功的经验,还会被个人归因风格所影响。如果孩子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归因为运气、特别的机遇、来自父母的帮助等外部因素,则不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只有将其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这种稳定的内部因素时,自我效能才会获得提高。

其次是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即使孩子能很好地完成,也不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果任务过于困难,不仅不会提升,还会令孩子更加受挫。

自我效能提升方法

1、言辞说服

言辞说服,能短暂提高自我效能,效果十分脆弱,尤其是缺乏事实和体验基础的说服,对孩子来说就是没用的废话。

由于说服法比较简单直接,也广泛被采用,在家中,你可以换种方式做: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不带评价的描述事实过程+你的感受+对孩子的鼓励+你的期望。

例如:孩子帮助父母亲扫地、收拾餐桌、准备晚饭等家务劳动。

你可以说:妈妈/爸爸看到你帮忙……(具体做了某事),我感觉真好,我的儿子/女儿长大了,可以帮家里分担家务了,真好!我希望你能经常这么做,这样我就不用那么操心/那么累。

还有一句“威力巨大”的话可以让孩子自己说服自己:你是怎么做到的?

之所以说这句话威力巨大,是因为当你问出这个问题时,孩子会自动回忆自己的行为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孩子被允许表达、分享的机会,你的耐心、认真倾听,都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赞许。

2、积累直接成功经验

在生活或学习中的一些成功经验的堆积,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这是孩子直接获取的经验,因此稳定性较高,不会因一时的挫败而降低。

如果孩子有一项自己喜欢的爱好,并已经为之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那么这是你用来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最好的切入点。对于这个方法,家长就要学会适当地吹“彩虹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孩子学习舞蹈、美术、机器人、编程、乐器等兴趣课程。

你可以适当夸大事实,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你参加的那次……比赛,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去的!/我看所有孩子里,只有你完成了是吗?/哇!你怎么画的/跳的/弹奏的,这么漂亮?你是怎么做到的?

要注意不要过分的夸大事实,那样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假大空,反而不利于自我效能的提升。本质上,是孩子自己的直接成功经验的累积,家长的“彩虹屁”最多算是催化剂,千万不要忽视事实的吹捧。

3、替代型经验

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身边同辈、观看影视作品、阅读书籍等方式,在观察与自己年龄、能力相仿的示范者时,获取的间接经验。

直白一点说,孩子会将自己和观察到的示范者进行对比,如果对方完成了任务,他会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如果孩子认为示范者比自己强很多,依然无法完成,错误的归因方式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这一点,需要父母亲尤其注意。

假期快来了,在假期里,给孩子安排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或是书籍给孩子观看,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结语: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动机,拨开行为表象直击本质才能治标治本!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情况,建议采用积极的视角解读孩子的行为,发现闪光点,并进行放大。帮助孩子提高成功经验的获取速度,增强自我效能。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希望能经常看到,别忘了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