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爆火是在当年明月书下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将王阳明描绘了活灵活现。王阳明打一生下来就是奔着做圣人而去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被大家所认可,真正称得上“圣人”的人少之又少。

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王阳明开创了心学,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其治理匪患,平宁王之乱等等,曾经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史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完人!所以他被称为圣人,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对东南亚以及日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受到了他的哲学思想影响。

而他学习书法的方法也是受很多书法爱好者所推崇的,要说起他学书法的历程,简单两个字“很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练字没用多长时间就大有所成,而且是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王阳明为什么学书法,答案就是无聊才学的,他刚结婚那段时间,百无聊赖,拿练字来打发时间。他练字的方法是这样子的,看得多,想得多,真正动笔写的次数却很少。但是,让人纳闷的是,没个几天功夫,他的书法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难道这就是圣人该有的样子吗?其实不是的,所谓天赋高就是悟性高,学任何东西快与慢都在于一个“悟”字。

每当有人向他请教书法之时,王阳明也毫不谦虚,侃侃而谈道:“我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就对着古帖临摹,临过几遍之后,却发现,我这样只能学到他的字形,收效甚微,进步很慢。从那之后呢,我就再不肯轻易下笔了,而是凝思静虑,拟形于心,直到贯通其法,之后再提笔落纸,这时,便有如神助一般了。大有所成!”(这是秘决啊,赶紧记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他的传世作品并不多,所以每一件都被视为“圣人遗物”。深受其心学影响的岛国从明末开始就想尽办法搜寻阳明书迹,而这一件字数最多,用笔最为精妙的作品之一的《何陋轩记》给偷了去。并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作纵26厘米、横654厘米,字体为草书,共计130行、800余字。该作书写于明正德三年(1508),那时的王阳明被刘瑾污陷而被贬于贵州龙场担任驿站驿丞,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成功悟道创作了心学,史称“龙场悟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的书法自然洒脱,具有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他在哲学思想之外的才华。此作用笔挥洒自如,点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非一般俗手能及。看笔法多为藏锋起笔,入纸后顿笔,再调锋行进,而后提顿、疾徐变化明显。

中侧锋轮换使用,在翻笔、转折时完成转换,每一笔都有丰富的变化。笔画的粗细、提按的轻重、墨色的浓淡以及字与字间的实连、飞白,都可谓瞬息万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何陋轩记》在捺画、转笔处理时与《书谱》有些相似,而在结字、章法节奏上又明显吸取了张旭《李青莲序》风采。论用笔之不俗、法度之多变,王阳明此作甚至比张旭怀素的作品还要震撼。

明代文学家归庄称赞他:“阳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于书法如此,岂非艺即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