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过敏,已经让人非常头疼了,更糟糕的是,ta们同时还特别容易生病,除了动不动长皮疹,身上痒,还三天两头的容易发烧、咳嗽,再严重点就直接支气管炎,肺炎了。

长皮疹,身上痒,腹泻,不长肉等,我们都知道是常见的过敏症状,而发烧咳嗽更多时候是被病菌感染后的症状。

过敏和生病,明明是两类问题,

为啥它们还偏偏容易凑一块去呢?

当这俩凑一块后,是先处理过敏,还是先处理生病,是吃抗过敏药更重要,还是先吃治病的药重要呢?

要明白这种问题,

我们得从过敏的发生过程说起。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想要战胜过敏,就得先知道它是咋回事。

当一切了然于胸,自然应对起来才可能得心应手。

免疫系统的运作过程

人之所以会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把原本无害的过敏原,识别成了有害物,从而发动免疫攻击;

可见,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就是数千万过敏患者备受过敏煎熬的原因。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免疫系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内容很多,过程复杂。

我试着手写了一份,把个中关系捋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部分人还是看不明白,我把以上部分名词和要点总结如下:

1、导致过敏发生的主要是免疫系统里的白细胞,白细胞分“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

2、“固有免疫细胞”的意思是这些免疫细胞是固定会有反应的,只要有病菌或者过敏原入侵,它们就会有反应;

“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意思是会对具体入侵者发生记忆,并储存好应对措施,当入侵者再次入侵时,能精准而快速产生反应。

它俩最大的区别是后者会有“免疫记忆”;

3、“固有免疫细胞”中,一部分只用于对病菌发动攻击,如中性粒细胞(血常规里这个数据可帮助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NK细胞等;

另一部分,不仅对病菌发生攻击,还对过敏原也产生反应,比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4、“适应性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又分为Th1和Th2,Th1主要负责抗病菌,而Th2主要负责规划除Th1之外,剩余的免疫系统在遇到过敏原后的反应

(注意这里说的是免疫“规划”,规划就说明会根据情况而变动);

5、“适应性免疫细胞”中的免疫球蛋白就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这些抗体也属于机体对抗的一部分。

对抗方式就是直接与病菌/过敏原结合然后去“消灭”它们;

6、这些抗体大概有5种,分别是IgM、IgG、IgA、IgD、IgE。

其中IgG跟慢性过敏反应有关,IgE则主要反应的是过敏。

过敏发生的连锁反应

如果看了以上,你还有点懵,那我们再把过敏这个分支捋捋。

当过敏发生的时候,

免疫系统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同样的,我手写的过程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过敏原进入身体后,先是被T淋巴细胞标记为“过敏原”。

之后,负责规划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反应的Th2就跑出来“作妖”:

它通过一些反应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IgE抗体,这些抗体一部分存在体内备用,一部分与过敏原结合发生过敏反应;

其次,正是由于抗体被存在体内,所以等该过敏原再次进入身体后,该IgE抗体就立刻与该过敏原结合。

一旦结合,就又引发“固有免疫细胞”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尝试某食物有疑似过敏症状出现时,还不确定是不是过敏,而第二次尝试依然有反应就可以确诊过敏的原因)

再次,“固有免疫细胞”会作出什么反应呢。

回到上述的第2点,就会发现有一部分白细胞,就是会专门对这种过敏原有反应的,比如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让皮肤瘙痒、肿胀。

不同的体质基础,不同的过敏原,不同的发生部位,就又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过敏症状。

为什么过敏的孩子,也容易生病

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为什么过敏的孩子,也容易生病呢?

当你再去回顾以上过敏发生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

不管是对过敏原产生反应,还是对病菌产生反应,它们都共用着同一套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在应对它们的时候,很多要参与的免疫细胞都是交叉的,它们彼此相互影响,甚至是牵制。

简单来说就是:

免疫系统的能量一共就这么多,顾此就会失彼,在应对过敏的时候用多了,那用于对付病菌的那部分就少了,于是就显得“免疫抵抗力”很弱了。

想想看,假如孩子现在正过敏着,免疫系统也正亢奋的与过敏原作战。

双方战事胶着不下,这时候突然来了一种病菌(比如流感,合胞病毒或者支原体)。那免疫系统能怎么办?

能参与作战的兵器、士兵已经消耗得一大部分,也只能看剩下哪些还能用,勉强去上战场了。

所以过敏的孩子,一遇到感染,就会比不过敏孩子要难过得多。

这个过程,若是要细究生物理论,那其实就是Th1和Th2的占比和分配失衡了。

在前面的第3点有说到:

Th1主要负责抗病菌,而Th2主要负责规划除Th1之外,剩余的免疫系统在遇到过敏原后的反应。

当日常接受过敏原越来越多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不断的向Th2去移动,以至于Th2越来越强大,而Th1就越来越弱。

Th1毕竟是应对病菌的主力呀,它弱了,那自然孩子就容易生病了。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改善过敏的过程,其实就是去维持Th1和Th2保持平衡的过程。

现在,我们再思考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

当过敏和生病同时发生时,是先处理过敏,还是先处理生病?

其实急症问题不分先后,都挺急的,该用的都用就对了。

比如皮疹严重瘙痒同时还发高烧,那么抗过敏药和退烧药就需要都吃上,不存在只先抗过敏而不管发烧了。

到底谁更重要,

更适合用于日常调理的讨论。

我先说结论:先处理过敏。

原因是:

1、疾病是偶尔发生,过敏则更频繁在日常出现;

感染病菌不一定有症状,但接触到过敏原则基本都有症状;

2、只要接触过敏原,免疫系统就会持续有反应,这些过度反应让机体始终处于炎症状态,为了“抗炎”,免疫系统又不断向Th2倾斜,以致于抗感染的免疫能力减少。

所以要在日常重视过敏体质的改善,以纠正Th1和Th2的不平衡;

3、改善过敏和提高免疫,要做的事情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比如都需要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均衡营养等,在此基础上,过敏的改善还需要回避过敏原、选择好的食材、回避各种化学类以及有害物质类等。

可见,提高免疫要做的事情,过敏调理的时候都涉及到了,而过敏调理要做的事情,提高免疫并不能完全包括。

所以调理过敏,

就等于包括了改善免疫+过敏。

这也是为什么过敏体质的孩子我们一直强调调理过敏是基础,都先按照过敏五步法来。

别的先别考虑那么多,以免扰乱自己的思路。

你就把过敏改善要做的那些做对做全,自然而然的,过敏改善的同时,孩子抗感染能力也提升了,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希尔斯过敏全书》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