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还是惩罚更有威慑力?

我们先来看两段话:

@hl tiandi:

就讨厌那种只会罚罚罚的苛责方式,一罚了之,还振振有词。

@重症带针侍卫

事实证明,惩罚很有震慑力。我们对比去年不惩罚制度,几年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0脱管。1个难免二期压疮,1个2期压疮,1个一期压疮。

这是两个护理老师,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两种态度。

现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是主张无惩罚报告制度吗?目的就是让临床护士们放下顾忌,放心大胆的报告,以实现护理不良事件的警示作用,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但这样一来,护士们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就会增多,因为反正上报也不会受罚,隐瞒不报才会受罚,那既然发生了,就报吧!

于是,无惩罚管理状态下: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增加。

如果动辄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处罚,结果有可能造成护士们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后,如果未造成明显危害的,或是被护士发现后及时弥补的,就会出现隐瞒不报的结局。因为你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就会受到惩罚,这样,谁还敢上报啊,除非是捂不住的,这才会让领导知道,汇报上去。

护理不良事件惩罚管理的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例数明显减少。

实行护理不良事件惩罚管理,真的是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减少了吗?

未必。

笔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处理,还是无惩罚管理的好。

因为护理工作很辛苦,护士本来工资就不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因为工作出错,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尽力弥补,用最大的可能,减少事态的发展,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实现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方为上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症带针侍卫老师提到的,惩罚有震慑力,护理不良事件例数明显减少。

但这种惩罚管理状态下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一定就是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减少了,而是有可能出现了护理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情况。这种(惩罚)状态下,临床护理工作中粉丝不良事件,护士们就会出现能不说就不说(说了就会挨罚)的现象。不报告,就引不起其他护士和护士长的足够重视,护理质量得到改进和提升的机会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如此,虽然整体上护理不良事件例数是减少了,但漏洞还存在,类似的不良事件,还会发生。

但如果无惩罚管理制度,则有更多的机会让护理缺陷大白于天下,让其他护士,以及护士长提高警惕,修复漏洞。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