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不管、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浩源妈妈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过两个视频,都是关于孩子乘高铁时吵闹的事情。

因为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

视频一中,因为多次提醒不管用,乘务员只好出面严肃制止孩子吵闹的行为,并且礼貌提醒家长管好孩子,高情商的方式赢得乘客鼓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二中,同样因为孩子吵闹被乘客提醒,却遭受一家人轮番“回应”。

先是一位女子表示自己孩子管不了,孩子3岁听不懂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又换一位男子看似淡定地质问:你是第一次坐高铁吗?第一次坐有孩子的高铁吗?那我原谅你……

好一个“那我原谅你”,从头到尾一家人没有一丝愧疚和歉意,反而一副高高在上,理所当然的态度。

浩源妈妈觉得,一个3岁的孩子哭闹实属正常,相信大家也是可以理解包容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气的不是孩子吵闹,而是家长的态度

三岁的孩子不同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看似“叛逆难管”,但内心仍然是害怕大人的“权威”的。

所以,到底是“管不了”还是“不舍得管”呢?

孩子的优秀和顽劣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该狠心的时候,不要选择手软

多少孩子被家长的这句“他还是个孩子”给耽误了一生。

  • 至于吗,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故意的
  • 他还是个孩子,大点儿就懂了
  • 他还是个孩子,“我”担心责骂会影响他心理健康

确实,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得心头肉,有谁愿意去凶孩子呢?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会“娇惯孩子”的家长。

浩源妈妈带孩子去超市时正好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爸爸和工作人员在理论着什么。

上前一听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小男孩儿在超市一股脑拆了5个一模一样的玩具,一共50块钱。

但是这位爸爸拒绝买单,原因无理又搞笑:

  • 孩子小不懂,拆开再装起来不就可以了
  • 网上都可以退,超市为什么不行

旁边一位阿姨实在看不下去,对孩子爸爸说:“不是孩子小不懂事儿,这是做家长的失职,孩子小时候该教育时不教育,长大了自然有社会教育他”。

温柔又有力量的话语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响声,也让这位爸爸羞愧不已,赶紧付完账带着孩子赶紧离开了。

记得在节目《圆桌派》中,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父母的话是黄金,而12岁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恰恰相反,越小的孩子越好管教,一旦性格形成,就于事无补了。

上次回娘家,看到邻居张大娘家的孙子在村里闲逛。

一问老妈才知道,这孩子因为在学校总是拿别人东西,并且多次组织打架斗殴,教育多次不改,被开除了。

一个13岁的小伙子就这样被毁了。

我正在为孩子感到惋惜,旁边老妈说道:说来也不能全怪孩子,小时候习惯了,到了谁家看见有啥吃的就随便拿,家里大人还总是夸孩子自来熟,将来到哪都吃得开……

以“孩子小”为借口的爱不是爱,而是给孩子最毒的药。

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在该狠心的时候,不要选择手软。

有出息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狠心管教”

浩源妈妈同学聚会时聊到一个关于父母那个年代育儿的“口头禅”话题。

没想到大家一致认为是这句“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就连见到老师时也是这句话:“孩子在学校不听话,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真的是太经典了,不夸张的说,适用于任何场合哈哈。

二舅家小儿子,小时候简直是调皮到讨人厌,用涂抹吐人、没事就打人一下、学习偷懒不说,还学着撒谎。

虽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但是二舅也是宠罚分明,“该出手时就出手”嘿嘿,绝不惯着。

现在小表弟在北京打拼自己的事业,是我们几个中最有出息的。

儿童心理学认为,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6岁之前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边界意识,学会约束自己。

“严管”的同时,父母应该注意什么?

钱文忠教授说:教育里有一定痛苦的成分。

温馨提示:并不是鼓励家长体罚孩子,这不是目的,让孩子懂规矩,长教训才是才是初衷,所以任何的教育方式,都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

所以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就事论事,不贬低孩子

语言的杀伤力有时候比一巴掌打在身上的痛大无数倍。

2:大人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父母心情不好时要学会让自己“闭嘴”,带着情绪去管教孩子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因为这时候,孩子只是自己的一个出气筒而已。

3:以身作则

育儿其实就是在育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到。

所有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但这份爱应该是温柔的、严格的、有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