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刘震云以河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当时还是个穷小子的他看上了法律系的系花郭建梅,结果请对方吃完西餐,他却一擦嘴说:“我没有带钱哎。”
刘震云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当时,普通就意味着吃苦,15岁时,吃够了高粱面的刘震云选择去当兵。
在部队里,刘震云在战友的影响下,开始了诗歌创作,没想到在这方面还挺有天分。
但刘震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却是数学,每天都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培养着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1978年,20岁的刘震云参加高考,以文科状元的成绩进入北大中文系,很多人都猜测他一定是语文很好,所以才上的中文系。
但刘震云自己表示,他其实是因为数学好,才成为这个文科状元的,因为文科内其他的都是背诵记忆的东西,而数学却需要长期的积累,幸好他有足够的基础。
大学期间,刘震云开始写小说,第一篇文章发表在了《未名湖》杂志上,而同期还有两个名人也发表了文章,分别是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和北岛的《幸福大街十三号》。
虽然刘震云是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的,但是在天骄众多的校园内,他仍是不起眼的那一个。
但就是这个又穷又土的乡下小子却看上了美丽的法律系系花郭建梅,在众多的追求者中,他无疑是最不出众的那一个。
写文章有了稿费的刘震云,想要奢侈一把,给郭建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于是就邀请她去吃饭,郭建梅问吃什么,他大手一挥,吃西餐。
其实从没吃过西餐的他不知道,吃一顿西餐到底要多少钱,当服务员把账单递过来,看到十几块钱的金额后,他傻眼了,只能尴尬的说:“我没有带钱哎。”
不是没带钱,而是相较于这么高的金额,他口袋里的几块钱显得无足轻重。
但或许正是刘震云的真诚和淳朴打动了郭振梅,虽然周围的人都不看好他们,但郭振梅还是在一毕业就嫁给了他。
婚后的郭振梅出于使命感,成了一名公益律师,帮助没有钱打官司的老百姓寻求法律的帮助,常年在山区奔走,一走就是个把月。
刘震云独自在家中带着女儿,这个时候,又有人说他结婚不值了,因为郭振梅做公益律师,收入微薄,有时看救助人可怜,还要搭上几个。
夫妻二人一年到头聚少离多,为了能够维持家中生活,同时给妻子做好后勤工作,刘震云放弃了稳定的报社工作,专职写小说。
从《塔铺》到《一地鸡毛》,刘震云完成了新人作家到领军人物的转变,然而事业的成功却遇上了家庭的变故。
原来,长期接触基层人民不幸的郭振梅,患上了抑郁症,在当时,抑郁症还不被很多中国人认可,而是当成矫情,但刘震云没有。
他悉心照顾妻子,终于让她恢复了健康,同时,在有感于这段时间的相处和对夫妻之道的感悟后,他写下了《一句顶一万句》。
这本书也让他获得了中国文学家含金量最高的奖项——茅盾文学奖。
在这本书中,刘震云将夫妻关系,亲朋关系,都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刻画,和精湛的总结,正如书名所说,“一句顶一万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