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vance China IP Law Office

From :

来 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以下为会上公布的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 专利

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专利复审结案6.5万件,无效宣告结案0.77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4万件。中国申请人提交海牙外观设计国际申请1814件。

截至202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

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情况

经核算,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近五年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2022年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4%,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4个百分点。

二是数字和研发相关产业快速增长。2018至2022年,七大专利密集型产业中,增加值年均增速最快的前三个产业分别是: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14.9%,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11.0%,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0.2%,为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三是支撑创新发展的要素资源加快集聚。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部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达到48.6%,较2018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8至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65.1万件,占国内(不含港澳台)总量的69.0%。

四是为社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7%,在上年增加0.29个百分点基础上再提高0.18个百分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18年的22.8万元/人提高到2022年的31.3万元/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的2.1倍。

总的来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以不到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国内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8的GDP。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统计监测,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加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力度,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 商标

全年注册商标438.3万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15.3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37.3万件。收到中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6196件。

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614.6万件。

>>> 地理标志

全年批准地理标志产品1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201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5842家。

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508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277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达2.6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

>>> 集成电路

全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1.1万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7.2万件。

>>> 知识产权保护

全年启动建设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10家,完成第二批15家的遴选和公示工作。新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8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总数达112家。新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21家、海外分中心2家,总数达45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

>>> 知识产权运用

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539.9亿元,惠及企业3.7万家。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比重升至12.7%。

数据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拥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首次超过400万件。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4个100万件仅用时一年半。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6.5万件,占41.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为4404.7万件,同比增长8.4%。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二是企业创新活动保持活跃。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2.7万家,较上年增加7.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增至71.2%,首次超过七成。进一步来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同比增长24.2%,占国内企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三,达到73.4%。自主创新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三是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强劲。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9.4%、39.3%和30.8%,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水平,表明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保持了较高的创新热度,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增效。

四是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质押登记项目4.2万笔,同比增长49.2%。质押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同比增长4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筑造市场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措施。

五是知识产权海外申请平稳向好。全年,中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外观设计国际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稳居世界前列。其中,PCT专利申请量与上年基本持平,马德里商标注册申请量同比增长6.3%。分析发现,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靠前的中国企业与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靠前的中国企业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保护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全面布局。

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新的一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深入实施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有效落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加快推进《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新一轮修订、地理标志专门立法研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修改论证。深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建。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标准,扩大加快审查规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全面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动高价值专利与企业精准对接、加速转化。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优化专利导航服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鼓励探索专利开源。充分发挥专利在支撑绿色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和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网络布局。加强对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工作的专业指导,健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加强专利行政裁决工作。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网络,加强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

四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扩大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点规模,持续增加开放共享的数据种类。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进一步支持自主可控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和出口基地建设。

五是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谋划开展更多务实合作项目。办好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30周年纪念活动。深度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在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扩容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实中国—东盟等知识产权合作内容。主办中欧、中法、中日韩局长会和中蒙俄知识产权研讨会等机制性会议。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国际合作,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发布会上就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国货“潮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需了解详情可至“国新办”官网查看:

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3181/index.html

想了解更多IP内容,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