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随着华为鸿蒙NEXT的不断完善,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均开始靠拢华为的鸿蒙生态,对鸿蒙应用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如果华为的鸿蒙NEXT在未来可以正式打入消费市场,那么这对于国际操作系统领域将会产生质变的影响。

反观小米的澎湃OS,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小米对于澎湃的要求很高,包括最近正式亮相的小米SU7。

作为小米旗下第一款新能源EV汽车,直接挑战的是C级豪华定位市场。并且通过澎湃OS的生态互联,可以把同品牌的产品进行融合,为操控者提供更为智能、更具科技感的驾驶体验。

但是小米澎湃的历史发展却相当坎坷,甚至某些时间段可以说是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澎湃S1

2014年,小米公司开始走手机芯片的研发道路。雷军作为小米公司的领袖、天使投资人,他咨询了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他也知道研发芯片是一个很漫长的拉锯战,需要不断投入人力与金钱,甚至还有可能入不敷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雷军选择与相应企业进行合作,两边都出力,一起发展芯片业务。也就是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联芯跟小米合资了松果电子,准备进攻手机SOC的设计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小米和雷军犯的第一个错误,小米从硬件研发团队里面分给松果电子一批工程师,只有不到20个人,剩下的大头都仰仗着联芯科技。

两个团队合资了松果之后,第一个项目就直奔着手机SOC去了。经过了3年多的努力,一共投入了10多亿人民币,并且把团队扩充到200人以上,终于搞出来了澎湃S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澎湃S1被搭载到小米5C上面,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产品上市之后,小米成为了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SOC设计能力的手机厂商。

但是由于设计水平的限制,这款澎湃S1采用了28nm工艺制程的产品,对比几个月之后上市的小米6,搭载了10nm工艺的骁龙835,这个技术水平差了好几代。

并且澎湃S1在优化上面做的也并不好,发热明显,导致小米5C这款产品的市场反响不尽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澎湃S1被市场打回之后,小米的芯片业务进展缓慢,随后进入僵局,第二代的澎湃S2迟迟没有消息。随着后续一步步的发展,大唐电信对旗下业务进行整合,解散了联芯科技的研发团队,把技术专利卖给了其他友商。

而小米跟联芯合资的松果电子,也被小米进行了整改,分拆出一家新的独立公司,业务转型为IoT芯片。

至此,小米第一款SOC的市场发展以失败告终。

雷军在后来复盘的时候,也对此事进行了总结:我们对芯片业务理解不够深刻,错误估计了业务的难度,选择了错误的前进路径。

这是小米在澎湃体系的发展当中,出现的重大失误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雷军选择了一条他之前在金山走的战术路线,以战养战。从ISP影像芯片、充电芯片等相关领域做起,给团队练手、积累经验的机会,一步步磨合团队,让技术研发与小米的建设能力同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澎湃OS

要说小米的澎湃OS,需要先从小米的MIUI讲起。

MIUI经历了三个阶段:

1、黎万强领导的起步

2、洪峰领导的扩张

3、金凡领导的没落

黎万强是MIUI最开始的负责人,雷军曾经跟黄章学习过运营品牌的思路,所以雷军问黎万强,小米能不能跟魅族一样,靠着用户口碑进行传播品牌?

于是,黎万强在主持MIUI大局的时候,产生了一个一直影响小米到现在的运营思路:打造一个完全由用户组成的系统开发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万强那时每天泡在论坛里拉拢极客玩家,到2010年8月,MIUI第一版发布时,论坛上面聚集了100位核心用户,这些用户也被小米在后来称为“梦想的赞助商”。

MIUI分为稳定版和开发版,稳定版面向普通用户,开发版面向发烧友。开发版的更新速度极快,每周的星期五都有更新,升级开发版的用户,需要帮助工程师测试新系统的问题,并且给予正向反馈,每个星期的星期二,用户可以提交报告,向小米的开发者提供一些自己喜欢的功能特性,以及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帮助工程师完善系统。

小米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名叫“爆米花”,专门奖励那些口碑好的功能开发者。获得此奖项的系统工程师,会得到领导层一桶爆米花当做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个“猪头奖”。所谓的猪头,其实就是一个绿色的猪头靠垫,颁给那些在本次系统更新中更新出BUG,影响用户体验的倒霉开发者,以此来作为警示。

这个时期的MIUI,黎万强是总负责人,也是小米在系统层面发展势头较好的时期。

小米初代手机上市之前,MIUI论坛已经积累了50万左右粉丝,活跃粉丝达30万左右,并且吸引了许多国外的极客玩家,MIUI允许他们重新编译定制,于是MIUI在国外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名气越来越大。

小米初代手机上市之后,引起了市场暴动。

雷军投入到了电商平台的完善上面,他将黎万强分配过来负责小米的电商业务,洪峰负责后续的MIUI系统业务。

在洪峰负责MIUI之后,MIUI在保持之前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互动的生活板块。你可以在MIUI论坛里面给开发组提意见、与来自天南海北的用户讨论电子产品、组建线下见面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你还可以与论坛里面的用户讨论摄影、讨论居家生活、讨论各种好玩酷炫的日常。这时候的MIUI论坛,已经不是简单反馈问题的地方了,而是品牌粉丝交流生活的地方,有着浓重的烟火气息,让你遇见志同道合的人。

2013年1月,MIUI用户超1000万。同年7月,这个数量增长到了3000万,高歌猛进。

洪峰厉害的地方,是他在保持之前MIUI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MIUI打造成了一个社交的形象。这样可以通过MIUI把许多同道之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交际圈,迅速扩张MIUI系统的知名度。

但是洪峰时代的MIUI也并不是一往无前的,2012年,罗永浩创办锤子科技,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这个消息给洪峰,以及手下的金凡带来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峰开会时候给部下的兄弟们说:“我们决不能让老罗给秒杀了,我们的产品如果不能成为碾压级别的,我们就会成为笑柄,那我们在业界就不要混了。”

后来金凡在回忆起那段时日子的时候,他说道:“锤子的Smartisan OS发布之前,老罗在微博气势如虹,给我们很大压力。他是一个有号召力的人,我们相信他会发布一个超脱行业的操作系统来碾压MIUI,我们如临大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MIUI核心人员都去参加锤子操作系统的发布会。金凡一边跟同事们讨论锤子系统的新特性,一边把锤子系统跟MIUI5进行比对。

发布会结束之后,金凡等人才放下心来,虽然功能极具特色,但是现场演示很业余,很多功能无法让观众看到,很是尴尬。

2018年,洪峰从MIUI一线位置退下来,去负责小米金融项目,MIUI交给了金凡进行掌管。

金凡是谷歌出身的工程师,他的技术水平还是很可以的,但是金凡特别喜欢跟用户交流,听取用户的意见,这也就导致了许多用户提到的功能特性,金凡都想加入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UI12.5是个重大的分水岭,“雷军、金凡”的梗也是由此而来。小米11系列拖后腿的使用体验,再加上MIUI12.5过于臃肿的功能特性,导致这一代产品的BUG层出不穷,口碑一落千丈,许多用户不买账。

后来的MIUI13提升也并不大,一直到MIUI14的剃刀计划之后,MIUI系统的口碑才逐步回暖。

搭载首批MIUI14上市的小米13系列,直接让小米手机在市场上面大踏步前进,系统BUG比以前少了,拍照比以前好了,价格也没有比前几代提升太多,使用体验直线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澎湃OS就来了,基于安卓底层架构进行深度定制修改。

流畅顺滑的打断动画、过渡自然的高斯模糊、互联生态的再次完善都让澎湃OS在体验上面比MIUI更加有优势,但是问题又随之而来。

首先就是软件的不兼容,这种问题对于银行软件和公司软件尤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就是在11月16日,稳定版系统出现无法打开软件、无法打电话的重大BU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小米社区的官方人员在当天就发布了应对方案,并且开发组撤回了多个更新包,这才避免了澎湃OS出现大面积变砖的情况。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重,如果官方不公布应对方法,那么只能有清除所有数据恢复出厂设置这一个办法,这对于没有及时备份的用户来说损失有些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社区很多高等级的资深米粉碰到这个问题,一时间都没有能力解决,更不用说普通消费者了。

并且高等级用户纷纷声讨小米开发组出来背锅,稳定版系统出现这么影响使用的BUG,简直太不应该了,完全不像是小米开发组人员干出来的事情,太业余了。

横看小米历代的发展,大部分犯的错误都是由自己引起的。

当然了,也有被供应商或者合伙人拖后腿的情况,但是系统层面是小米发家的根本,千万不能在系统层面让用户失望,不然小米仅有的护城河也会崩塌。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

觉得文章6,点下【赞、在看、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