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项羽乌江自刎很多人也有点不太明白,明明可以选择渡过乌江从头再来的,为什么非要选择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当有一天经历过和项羽一样的事之后,才会明白他当初所做的选择。晚年的刘邦大抵也是如此,行将就木时刘邦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就像当年的项羽一样,成败已经见了分晓,就算再拼命挣扎也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自古以来,关于项羽乌江自刎世人就有很多争议,唐代诗人杜牧认为项羽不该早早的为自己下定论,胜败乃兵家常事,忍下今天这般耻辱,他日卷土重来又未可知。还有唐朝胡曾的诗句,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项羽只不过是在挽救他的最后一点尊严,这场战役的失败,让他难以苟活于世,也使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不能忍受当日的耻辱。所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大抵就是像项羽这样的。

从一开始项羽就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项羽贵族出身,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所以起兵之时相较于其他领袖,他更有号召力,他出身无疑是他的加分项。从小就生活在士族大家里那么他多多少少也会受此影响,这也成为了他后来自刎的一个原因。

项羽是没有能力东山再起吗?还是他自身的实力不够?都不是,只是因为他不耻于此。项羽为人磊落,做事坦荡,讲究原则,所以当初会在垓下与刘邦提出单挑,所以在鸿门宴上他不愿以算计别人来获得利益,因为他想堂堂正正的挑战,想光明正大的赢又或者输的坦坦荡荡。所以当乌江亭长劝他渡江日后再卷土重来时,他拒绝了。从小的贵族礼仪,不仅给了他良好的教育,更让他懂得气节这两个字的含义,他输了,已经无言再见父老乡亲,苟且偷生更为他所不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或许,当日被追到乌江,面对自己面前浩浩荡荡的军队和自己身边零散的几个将领,项羽也会露出些许无奈吧。今已至此,又该如何自处?原本好好的一张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烂,而自己也应该为此付出些代价,因为乌江的那场战役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当初能够多听听谋士们的意见,如果不对刘邦掉以轻心,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心软,会不会结局会有所改变?项羽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既然上天想让我灭亡,那我为何还要渡船?这是项羽对自己失败的接受,他承认他输了,输的彻彻底底,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天命,在此了结。

刘邦能够在临死死之前明白项羽自刎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自己行将就木,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状态已经无法做出改变,他知道自己此时身体的状态,纵使求医问药,也还会无济于事,既然如此为何不这样安静的等待死亡的来临?所以就像项羽当初接受了自己失败一样,他也接受了自己将要死亡的命运。所以他拒绝了太医的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