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国大典》上映后,立即火遍了全国。前文讲过,长春电影制片厂本来有意跟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开国大典》,却因为厂长出差,副厂长将剧本拒之门外,闹出了大乌龙。

痛定思痛,西影厂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要跟长影合作一部电影,这就是赫赫有名《决战之后》。这部电影拍摄的幕后有哪些趣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狗尾草

按照李前宽夫妇原本的计划,在《开国大典》之后,还要再拍一部的姊妹篇《开国元勋》。随着《开国大典》的热映,各路导演纷纷推出了压箱底的主旋律电影,向建党70周年献礼。

如何在多样化体裁中另辟蹊径,怎样在体裁众多的主旋律电影中独树一帜,李前宽夫妇作出决定,接受西影厂邀请,将镜头对准战争的失败者--国民党战犯。

即便是反映战犯题材的电影,此前也已经有两部重量级作品了。一部是反映改造日本战犯的电影《再生之地》,另一部是描写改造《末代皇帝》的,已经被意大利导演贝尔德鲁齐捷足先登。

唯一的空白,就是“功德林”的这帮人。因此,李前宽笑称从自己的这部电影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狗尾草”。

《决战之后》是根据重庆作家黄济人小说《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改编的,男主角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邱行湘,黄济仁就是他的亲外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行湘曾经担任蒋介石“御林军”206师师长,人送外号邱老虎。在洛阳一役中,邱行湘战败被俘,关押在功德林监狱。黄济人就利用这层特殊关系,内查外访,几度易稿,最终将这段史实凝成文字。

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诉说了杜聿明、邱行湘、文强、黄维,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面对自己,面对历史,进行的一场“思想大决战”。

二、战犯

如果按照小说作者黄济仁和编剧郑重的想法,都把邱行湘当做男主角。导演李前宽力排众议,大胆地将国民党中将副总司令杜聿明当做主人公。

杜聿明,这位蒋介石的铁杆心腹,可谓“深荷重恩”,矢志不移的良将。三大战役期间,他代表老蒋到前线督战,“拥蒋”的立场何其坚决。在兵败后甚至想要“杀身成仁”,幸亏被手下拦住。即便是最后被俘,也是嚣张跋扈。

毛主席曾经评价过:“不嚣张,那就不是杜聿明了”。

在电影的前半段,杜聿明被押下车时,尽管带着手铐脚镣,依然显得器宇轩昂,铁骨铮铮。毕竟,他是国民党军队中最清廉,最有 军事才能的将领之一。

即便是在功德林,战犯们也会主动替他排队,并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其影响和威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戎马半生,身上的伤痕一般人很难知晓。狱医问,你的腿为什么打颤?虽然杜聿明在医生面前医生不吭,然而记忆却还是触及了他的神经。

蒋介石也曾经问过他的病,却不给他出国治病的机会。此时,我党却用贵重的黄金到香港为他买药。那可是资金紧张的50年代,毛主席也还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此情此景,杜聿明怎能不感动?

三、忆往事

抗美援朝打响后,战犯们看着报纸上的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心气。一些表现良好的战犯,甚至开始主动建言献策。

真正促使杜聿明转变的契机,是李所长要求他把抗战期间“昆仑关大战”也如实写出来。当杜聿明听了李所长的要求之后,他吃惊地看着李所长,一句话也没有说。他踏着沉重的脚步,走下楼梯口。

当他走出室外,面对刺眼的阳光时,音响由“咚咚”的脚步声,转换成了“隆隆”的炮声。

时空瞬间切换到昆仑关抗日前线,当年杜聿明威风凛凛地亲临前沿阵地,当年的“钢军”的风采,仿佛又回来了。

这场战斗以历史纪实为依据,日军在山上坚守,杜聿明的第五军由山下向上仰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在浴血奋战的前线,副师长李树魁率领大刀队冲进日军阵地,中弹倒在花丛里。

在这个镜头中,导演别具匠心地将李世魁撕开日军旗子和中弹倒下,处理在同一个高速镜头中,显得唯美而又悲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为爱将送葬的戏份,更是将悲壮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在拍摄这段戏时,导演本打算在一片草丛中拍摄,到了现场后,导演发现远处有一个圆圆的山岗。

导演李前宽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一个画面,如果山岗上站满将士,大家集体为烈士送葬,岂不是更加壮观?

于是,李世魁的“墓”,就被安置在这个山岗前。在参演的几千名武警战士将山岗站满后,在画面后方放置了滚滚硝烟,还准备了1000只鸽子。

最终影片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杜聿明在坟前鸣枪,祭奠烈士,无数将士举起了大刀和步枪,刹那间无数白鸽从硝烟中飞向天空。伴随着歌颂式的音乐旋律,又回到了长长的“功德林”监狱走廊。

李所长要求杜聿明把抗战期间攻克昆仑关的战绩也如实写出来,起码有两层含义。他虽然是战犯,但是共产党承认他的战绩,承认他的军事才能与战功,这就是肯定了作为军人的“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价值。

这种间接、客观的评价,不仅仅维护了一名优秀将官的自尊心,更是一种朋友式的理解与沟通。

此后,杜聿明跟周围的战犯同仁发出了肺腑之言:败在敌人手中可以挽回,败在人民手中不能挽回的感慨。

四、思悔改

改造战犯主要是改造什么?《决战之后》侧重的是历史观的改造,摆正自己与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从事的也是革命事业,打内战也是为了国家的民主富强。在现实面前,他们的骄傲与自信被彻底粉碎。

“功德林”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参观活动,带领战犯们到祖国各地去参观。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杜聿明亲自体验过“解放汽车”后竖起了大拇哥。

在武汉长江大桥下,一众战犯们忍不住点头赞叹。

随着对祖国新面貌认识的加深,他们以前的精神支柱也被彻底征服了。知识分子出身的黄维、张淦,打算研发“永动机”,报效祖国。

杜聿明、庞镜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栽下了几棵果树,被暴雨冲毁后难过不已。在现实面前,他们意识到追随蒋介石是错误的选择,不仅仅是人生的遗憾,更是一种“择主不明”的历史悲剧。

影片在后面交代了杜聿明成为首批特赦人员之一,甚至还当上了人大代表。在英国访问团到来时,他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蒙哥马利元帅说:“我的全军覆没,缩短了民族苦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