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脆皮。

万万没想到,继哈尔滨爆火之后。

整个东三省似乎都“卷”起来了。

为了吸引游客,都争先恐后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长春给冰雕戴上了砂糖橘帽子。

企鹅也都穿上了大花袄。

哈尔滨有冰上气垫船吸引游客,通化就推出了冰上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家伙,知道的明白这是来旅游,不知道还以为搞起演习了呢。

就这,吉林的网友还不满足。

一个个在吉林文旅的评论区留言:别睡了,赶紧起来宣传大美吉林啊!”

沈阳文旅局局长也坐不住了。

亲自出镜邀请顶流广西“小砂糖橘”们到沈阳游玩。

有萌娃说想吃东北冻梨和铁锅炖大鹅。

局长火速回应,热情邀请,生怕错过一点宣传的好机会。

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也出现了几个让人意外的身影。

有人装扮成了石油工人的样子,挥舞着红旗,喊着号子。

宣传着自己的家乡大庆,和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大庆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些省份如此卖力宣传自己的样子,竟然有点泪目了。

面对这波来之不易的流量,他们是多么急切地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啊。

淄博烧烤火了,火的是淄博这一个城市。

哈尔滨冰雕火了,火的却是东北三兄弟。

这场由哈尔滨先开始的冰雪热,现在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旅游事件本身的意义。

一个东北姑娘,看到游客对哈尔滨和东北人的高度评价后,忍不住落泪了。

她说:终于有人知道我们东北的好了。

作为一个被常年被地域黑惯了的地方,东北一直以来都被误解得太深了。

每每说起东北人,有人就只能想到脾气爆,素质低。

现在好不容易能被关注到了,整个都在殚精竭虑地努力展示自己。

看着网上一个又一个的段子,搞笑之余,仔细咂摸咂摸,品出来的却都是心酸。

这次,终于轮到东北给自己正名。

今天,我也想帮东北人说句话。

东北的好,我们了解得还是太少太少。

2

别看现在的东北似乎没什么存在感。

它曾经的辉煌,至今无人能敌。

“共和国长子”的称号,从来不是浪得虚名。

建国初期,孱弱多病,百废待兴。

是东北人用自己的臂膀,支撑起了工业化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56项都放在了东北。

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在此处沸腾。

第一声汽车的鸣笛,在此处响起。

第一艘万吨远洋游轮,同样是东北制造。

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械装备和汽车工业基地,都在东北。

单单是沈阳一条北二路,就创造出了我国工业史上350个“第一”的奇迹。

那时的东北,到处都是高耸的烟囱,滚滚的浓烟。

到处都响着叮叮当当,敲钉打铁的协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辆辆火车满满当当地开出东北,运往全国各地。

回来的车厢却大多空着。

据统计,建国初期到1980年,东北给各省无偿输送了5亿多吨钢材、368.8万吨焦炭。

东北就是这样凭借着一己之力,拽着国家艰难前行。

最辉煌的阶段,东北重工业规模甚至能占到全国重工业产值的98%。

全国十几个省份,烧的都是东北人的故土。

而东北的牺牲,还远不仅此。

富起来的前提,是饿不死。

于是,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无数东北家庭,将自己最宝贝的孩子,送到了这片蛮荒之地。

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他们每天的劳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最初,这里一亩地上只能种出26斤的小麦。

但青年们喊着“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口号,硬是在冰封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奇迹。

那时,北大荒人有一种说法,叫献完了青春献终身,献完了终身献子孙。

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心甘情愿为此燃烧。

如今,这里每年的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什么概念?

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是136.8公斤。

400亿斤,能养活1.45亿人。

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因为有东北老铁在,我们才敢大刀阔斧地向前,而没有后顾之忧。

但,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

有人上车,就总有人要下车。

而跑得最快的人,往往第一个被洪流淹没。

3

这些年,不少以东北为基础创作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

《漫长的季节》《父辈的荣耀》《钢的琴》……

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这些作品,都隐藏着一种共同情绪,失意。

尤如改革开放后的东北。

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曾经的风光无限,转瞬即逝。

他们引以为傲的丰饶土地,在几十年的开发之下已经面目全非。

2001年,辽宁阜新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东北的发展敲响警钟。

同时第一波下岗潮,无情地冲击着东北的地基,荣耀与光环全都摇摇欲坠。

产业老旧,经济增长缓慢。

让深爱着这里的年轻人们,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以寻求更多的机会。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人口10年减少了1101万人。

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人,是人口流失最多的省份。

2021年,哈尔滨人口跌破1000万。

东北最后一个千万人口城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多少东北孩子,从小听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考出东北。”

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曾经立志要为东北献出子孙的那一代人。

最后拼尽一生,只是为了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

新一代东北人,生来就是为了离开东北。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远离家乡,离开父母?

那些辉煌过后的沉寂,让人无限感慨。

昔日的荣耀已成过眼云烟,曾经的豪情壮志只余雄心未酬。

所以我觉得,东北的底色中,始终蕴含着一丝悲凉。

悲凉即无从抵抗。

4

但东北人的性格,和这份苍凉,偏偏格格不入。

网上之前有一个热梗:东北不养i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北人的身体里,仿佛天生就带着乐观的基因。

出生前就被写好了一套幽默的程序。

只要一个聚会里有东北人,你就永远不用担心冷场。

因为没有一个东北人,会允许把话掉在地上。

你随口说一句“今天真堵啊”,陌生的东北司机必定接一句“可不咋滴。”

你只要叫一声大兄弟或是老妹。

就算素不相识,对方也能和你聊到天南海北。

在东北,没有哪两个字比大哥更加好使。

你喊一句大哥帮帮忙,身边立马就能围上来十几个人。

热情和幽默,已经刻在了东北人的骨子里。

没有哪个地区,能像东北话一样有这么大的语言魔力。

有些人不明白,为啥东北人整天就是乐呵的呢?

生活就不苦吗?

怎么可能不苦,东北人只是在用幽默和苦难周旋。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东北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从闯关东的跋山涉水,到日寇的摧残蹂躏,再到建设初期的辛苦艰难。

无数东北人在这片土地上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再艰苦的环境,也挺过来了。

再沉重的劳动,也没压垮他们的脊梁。

正因为他们经历过大起大落,人情冷暖,所以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才尤为深刻。

拿得起,也放得下。

任何沉重的东西,都能被他们用三言两语消解。

就像他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

“那能咋整,人不还是得活着?”一样。

生活把我打趴下,我就躺着给生活讲个笑话。

这是东北人独有的生活智慧。

5

一直以来,提到东北,大家能联想到的几乎没什么好词。

土味视频,精神小伙,传统落后,素质低下……

好似,我们眼里的东北,始终蒙着一层厚厚的灰。

但现在,哈尔滨出圈了。

我们这才认识到东北只是一颗蒙了灰的珍珠。

只要你用心去看,自会发现它的洁净闪亮。

这里不是破败荒芜,反而美景如画。

不仅仅有哈尔滨的漫天飞雪,北国冰封。

还有漠河的绚烂极光。

有长白山的雄伟壮丽。

有雾凇岛的人间仙境。

古朴与现代交织,历史和风光融合。

既有沈阳故宫的古色古香,也有欧式建筑的富丽堂皇。

这里没有暴烈蛮横,反而大气实在。

五块钱能在早餐摊上吃撑。

20块钱的菜量能让南方人看呆。

戴着大金链子背上雕龙画凤的大哥不一定凶神恶煞。

但他一定愿意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带着一股子“这不就顺手的事么”的潇洒。

这里写满了生活的无奈,但到了东北人嘴里就只有一句轻松的调侃。

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热爱生活,就是最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浪漫。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遭遇了多少冷眼与漠视。

东北人的豁达,和血脉里那份热乎乎的人情味儿,从来没有变过。

希望哈尔滨的红火,只是东北走出偏见的开始。

漫长的季节已经过去。

属于东北的那个春天,就快来了。

大家好,我是脆皮,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