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

戚逸旸

一、“历史人物群像”与事件建构

诚如《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序中所言,东汉三国是个“气象非凡”的时代,除了涌现出一批如曹操、孙权、刘备这等的英雄豪杰,还有诸如傅燮、王修、司马芝等仁人志士,这些人的经历或许于史所载不多,但在沉浮乱世中都背负着各自的使命,直到生命终结。

任何人生来都拥有他存在的意义、担负的使命,以“三国群星闪耀时”为书名,笔者认为作者是希望从“历史人物群像”的视角出发,不光是关注“王侯将相”的雄图伟业、波澜壮阔,也希望能把司马芝、胡昭、傅燮等人的仁义、德性、气概展现给大众。

虽然是“历史人物群像”视角,但本书仍然拥有一条主线,即曹操的一生。作者在序言里提到“本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来源于《三国志》《华阳国志》《三国志集解》等书籍,也来源于民间传说和故事”,可知本书仍以正史材料为主,别史、杂史及传说故事为辅。从曹操入仕到去世,本书把曹操的一生描绘得很完全,让我有一种读“人物传记”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曹操生命当中出现过的、接触过的人和事就自然成为主线外的一条条支线,作者在这些“支线”的处理上也遵循了“全面叙史”的原则,并不是一味地利用单一史料去叙述,而是铺陈材料,通过考证或考察去裁定某一历史记录(史料)的可靠性,继而构建一个尽量真实、完整的历史事件,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

如关于孙坚身世问题,通过《宋书·符瑞志》《异苑》《富春孙氏宗谱》等书的材料对比,确认孙坚的父亲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瓜农,孙坚并非靠祖上荫庇,而是靠自己的智勇双全才能屡建功勋。

在对具体事件没把握时,作者也不会妄下断言,例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这个历史事件,作者列出了《三国志》《魏晋世语》《异同杂语》等材料,通过材料之间相互对照的方法去分辨哪个更贴近历史事实,最终得出材料之间相互抵牾,无法得出确切的真相,其动机、细节仍旧是“谜团”,只有杀人这事是可以确定的。

然而无论是正史所记载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还是演义所描绘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者认为这段为人所诟病,成为曹操一生污点的事,于当时的曹操而言都不过是坦坦荡荡的凄怆。设身处地代入人物和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利用自己对人性和政治的洞察力,想其所想,感其所感,作出自己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通俗不俗

诚如学者赵世瑜所言:“任何人都不能垄断对历史的解释”。在“通俗写史”领域,笔者认为可以再加上一个前提:端正史观。

近年来通俗写史的书籍如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如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现象级的作品,也有如《汴京之围》《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类非常优秀的专题史、事件史作品。

“三国”作为其中的热门IP,当前有《三国演义》这类传世的文学作品,后有94版《三国演义》这类经典的影视作品作为加持,可以说是被“谈旧了”。但是作者在其“旧”上又出“新”,在书中引用大量史料,并对历史事件、细节进行了相对严密的考证,再进行自己的观点阐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认为当下的通俗写史缺乏“学术性”,虽然“通俗”和“学术”看似二元对立,然而落到历史上,“学术”应当是对读者负责,而“通俗”是对历史负责,“学术”能让大众的精神传统得到滋养,而“通俗”能让历史传播获得生命和传承的广度。

作者对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尝试可以说很成功。在遵守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幽默的语言将“历史全貌”展现给读者,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提高通俗写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树立了标杆,同时能够协助史学的发展。

目前很多大学者对历史普及和提高通俗写史门槛亦有相当精彩的实践,如河南大学耿元骊教授主编的《宋朝往事》系列丛书,即是号召一众青年学者,在保证学术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用晓白通畅的语言文字、生动活泼的书写风格撰写的通俗书籍,起到了学术下沉的效果,也是学者为社会服务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更加拔高了“通俗写史”的门槛和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一段历史,多种声音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1956年出版的《乡民社会与文化︰一位人类学家对文明之研究》(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一书中提出“大传统”与“小传统”两种文化概念。“大传统”在如今一般可以指受过系统学术教育的精英阶层;而小传统,或者称之为通俗文化,则属于人民群众。

李亦园进一步将大小传统的概念运用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应于中国的雅文化和俗文化,或许我们也可以由此阐发,把学术专著当作“大传统”,主要是学者们书写和阅读的,而通俗写史作品是“小传统”,主要是供没有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大众阅读。

历史学家吴晗认为:“只有把历史知识变成人人都能享受并从中得到鼓舞的东西,史家才算尽到了责任。”这话直到如今都拥有现实指导意义。史书虽然由精英阶层撰写,但是在当下中国,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却是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世纪初,宁波大学的钱茂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历史知识在民间的传播》的文章,亦有此提倡。

通俗写史拥有“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在不降低品位和歪曲史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呈现历史原貌,通过传布历史知识和智慧,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理性思维的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作用。而作者们在通俗写史中产生的新见解、新理念,恰如一种种新的声音,帮助读者思考的彻悟,亦如同一颗颗繁星,各自绽放着自身的光彩,扩大了读者的认知视野。

“是非成败转头空,总会留下些,照亮历史深夜的,闪耀群星”,这是作者与笔下那些“英雄”们在浩瀚时间长河中邂逅,对他们的礼敬,亦是对信念与命运的感慨。

《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描述的是一段历史,也是作者对这段历史的发声,就如同每个人面对这段历史时,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成了精神文明的传播,也构建了历史与普通读者之间沟通、交融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