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1301-1374年)字元稹,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代四大家”,擅长用水墨画山水,敦厚简淡,意境幽远,落笔迅捷,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倪瓒性情孤傲,不食人间烟火。倪瓒画画从来只画山水,从不画人,因为在他看来,人物皆俗不可耐,实在不能入画。他曾作诗一首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明初,朱元璋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从不用洪武纪年,以示清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染脾疾,便到好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颧筑停云轩以居之。倪瓒一病不起,死于夏府,享年74岁。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倪瓒还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洁癖。而且他的洁癖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堪称中国第一洁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梦龙《古今谭概*痴绝》中专门记载了他的故事。

倪云林名瓒,元镇其字也。性好洁。

文房拾物,两僮轮转拂尘,须臾弗停。

庭前有梧桐树,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

尝留友人宿斋中,虑有汙损,夜三四起,潜听焉。微闻嗽声,大恶之,凌晨令童索痰痕,不得,童惧笞,拾败叶上有积垢似痰痕以塞责。倪掩鼻闭目,令持弃三里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寓邹氏日,邹塾师有婿曰金宣伯,一日来访。倪闻宣伯儒者,倒屣迎之。见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颊。宣伯愧忿,不见主人而去。邹出,颇怪之。倪曰:“宣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吾斥去之矣!”

初张士诚弟士信,闻倪善画。使人持绢,侑以重币,欲求其笔。倪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即裂去其绢。士信深衔之。一日,士信与诸文士游太湖,闻小舟中有异香。士信曰:“此必一胜流。”急傍舟近之,乃倪也。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诸人力为营救,然犹鞭倪数十。倪竟不吐一语。后有人问之,曰:“君被窘辱而一语不发,何也?”倪曰:“一说便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故事翻译起来就是这样的:

倪瓒的文房四宝专门由两个佣人负责,随时擦洗。

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最后因此而被擦死。

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倪瓒寄居在邹家的时候,邹先生有个女婿叫金宣伯,这天来拜访他。倪瓒闻知金宣伯是个读书人,连鞋子也没穿好就出来迎接。可当见到他说话长相都很粗鲁后,竟然很是愤怒,打了他一巴掌。邹先生出来后很是责怪他。倪瓒却说:“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我把他骂走了!”

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很早就闻到了倪瓒的小船有异香,遂将倪瓒抓住痛打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

关于倪瓒的爱洁成癖,还有几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厕所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因他有洁癖,所以极少近女色。有次他看中了一赵姓歌姬,带回家中留宿。又担心她不清洁,遂令其洗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倪瓒因故入狱,每每吃饭之时,都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么高。后来才知是怕狱卒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后经人求情方得释放。

倪瓒有个清秘阁,旁人不让进。有次母亲生病,倪瓒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阁看看。倪瓒只好同意。葛仙翁在清秘阁乱翻一气,到处吐痰。此后,倪瓒终身不再进清秘阁。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瓒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又有人饮此茶时一干而尽,倪瓒见状遂终生不见此人,因为他认为 “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赏味,定非雅士。”

倪瓒和杨维桢是好朋友。一次酒宴上,杨维桢拿起舞妓的鞋子当酒杯喝,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的士大夫风气。倪瓒十分厌恶将酒倒在地上扬长而去。自此,杨维桢再也没有和倪瓒说过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干净是优点,但过犹不及。如果说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话,倪瓒显然就是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