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对孩子有殷切的希望,都希望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我理解各位家长的心情,但是也请各位考虑一下孩子的现实情况。

比如说考上清华北大这件事,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都是不现实的。真正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凤毛麟角。考上一个好大学,这与孩子的智力、父母的培养、孩子后天的学习等因素息息相关。

有的父母可能会想:如果我的孩子是爱因斯坦、莫扎特这样的天才,那该有多好啊!孩子成绩差,怪基因不好,基因可不背这个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它是会对人产生影响,但是远远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更多地是和后天的努力有关。其中,父母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别拿基因当借口》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雄辩地驳斥了基因决定论的荒谬,以前沿的基因互动论为理论依据,在“GxE”的范式框架下,清晰提出改善基因的4大指标和10大窍门,在父母的引导下,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没有人天生注定平庸

书中提到了棒球界的传奇人物——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他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有“天赋”的击球手。他惊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完美的肌肉爆发力、和难以想象的反应力,这些能力让观众惊叹不已,认为这是他的天赋。

但是,威廉姆斯本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并不是天赋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威廉姆斯从小就开始打棒球,在成为职业选手后,也没有放弃努力。威廉姆斯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决心,成就了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威廉姆斯的例子证明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弱化了天赋的作用,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智力、天赋从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与遗传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控制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

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成就上的局限性不是由于基因禀赋的不足,而是由于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利用好我们已经拥有的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这四个指导意见,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对于养育子女,作者给出了四个指导意见,帮助孩子做得更好。

1.信念

首先,父母要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我们需要调动一切资源来开发这种潜力。不要怀疑孩子,应该深深相信孩子有非凡的潜力。否则,孩子未来成就有限。

2.支持,不要控制

培养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从小让孩子接触各种资源,设定高的期望值,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培养孩子的毅力和韧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父母不能把爱作为成功或者失败的赌注。父母必须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为了内心的满足感而努力达成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频率和坚持

任何父母都可以采取基本的策略来鼓励自律和延迟满足。以下是两个建议:

(1).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任何时候,不要随意地买东西、吃东西或者获取你想要的东西。你表现出的自控能力越强,你的孩子学到的越多。

(2).让孩子练习。不要对他们的每一个请求都立即回应。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处理挫折和欲望。让他们学会自己安慰自己,并明白如果他们耐心等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每个父母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任何强化这一原则的实践活动都对父母和孩子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拥抱失败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在旁边关注孩子的行为。当父母和孩子学会了逆风而行,并从对抗日益强大的挑战中获得满足时,孩子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结语

基因、天赋并不能决定一切,真正能改变人生的取决于我们后天的努力。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都具有强大的潜力。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培养孩子,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塑造了我们,一切也都可以被我们塑造。我们所有人的天赋在于,我们生来具有改善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在世界的能力。”